web
counter
Skip to main content

CPAC研究院報告:東亞及東南亞裔加拿大人經歷在安省教育中長期被忽視

CPAC研究院最新研究揭示,東亞與東南亞裔加拿大人(ESAC)的歷史與當代經驗在安大略省的教育體系中長期被邊緣化。課程內容、教師培訓及製度支持等面向均有顯著缺口,教育體系亟需改變。

該研究基於全省範圍內對712年級公立學校教育工作者和行政人員的問卷調查,並輔以對36位來自不同職位的業內人士的深度訪談。結果顯示,系統性障礙、固有偏見及教學實踐中的現實挑戰,一直阻礙ESAC歷史與當代經驗進入安省中小學教育。

研究的主要發現包括:

納入程度有限:ESAC的經驗在安大略省公立學校課堂教學及其他教育活動中的納入程度非常有限,且在不同教育局和學校之間差異顯著。在相當一部分學校中,此內容完全缺失。即使在有所納入的學校中,有關ESAC的內容也多流於表面,缺乏深入且有意義的探討。

認知偏誤與執行缺口:教育體系中普遍存在關於ESAC議題的錯誤認知與」歐洲中心論「的教學觀念。同時,教學資源匱乏與訓練不足使許多教師缺乏教導這類內容的能力與信心。

系統性問題:安省教育部和各教育局對反亞裔種族主義關注不足,導致教育工作者在面對相關問題時缺乏應對的準備。反亞裔歧視事件常被忽視。 ESAC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系統的領導職位中的代表性嚴重不足。

 反亞裔種族主義是長期以來最被忽視的種族主義之一 CPAC會長曹穎表示,將東亞和東南亞裔加拿大人的經歷納入課程,對於促進教育和社會公平、打破刻板印象,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至關重要

這份題為《故事的腳註:安大略省課程體系中東亞及東南亞裔加拿大人經歷的碎片化與邊緣化》的報告指出,當前狀況亟需有關方面採取以下措施:修訂《安大略省反種族主義法案》,正式承認反亞裔種族主義;將東亞及東南亞裔歷史納入學校必修課程;完善和強化教師培訓內容;提高東亞及東南亞裔在教育系統領導職位中的代表比例,使之達到合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