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問天 之帝心如焚 葉左肇
帝王內心真正的獨白——朱棣,這位以雷霆萬鈞奪來天下、築北京、修永樂大典、遣使萬國的鐵血君王,終於面對了命運深處那一點無法掌控的「人心」。寶船焚毀,不僅意味著鄭和的死,更象徵著一場心中最深的背叛與最殘酷的自省。
第十七章 帝心如焚
南京,紫禁中書閣。
深夜急報由金吾衛直送而來,黑漆木匣覆有御璽封印。太監小心翼翼呈上,朱棣手未顫,心已沉。
他揭開密封,粗讀幾行,目光驟然定住:「寶和號於古里外海失火焚毀,無人生還。鄭和、周綸皆未返……」
室內無聲,唯燈芯微鳴。朱棣緩緩坐下,將密報蓋於燈火之下,紙邊漸捲。
他望著那一角灰燼,忽地冷笑,笑聲極輕,卻帶著風沙般的痛楚。
「好一個周綸,好一個鄭和……」
姚廣孝聞訊匆匆而來,未及稟報,便見朱棣攤手一掌將案上一卷《永樂大典》掀飛。
「他不肯殺,他還帶人去了古里!」朱棣怒極低吼,眸中血絲猶如裂痕。「連周綸也倒戈——這朕一手調教之人,也捨命成全那孽裔!」
姚廣孝低頭,聲音沉如古鐘:「陛下,人心難測,正因如此,歷代帝王皆亡於近臣。」
朱棣重重一握拳,指節發白:「這天下,是朕一刀一劍殺來的!若允炆尚在,朕的正統便如浮沙!」
「可鄭和不說。」姚廣孝緩緩抬頭,「他寧死於海上,也不讓陛下沾血於名節。」
朱棣聞言,倏然沉默。
他想起當年北平城外,馬三寶跪雪請命、千帆齊發的那一幕;想起南京夜宴上,鄭和舉杯不語,只低頭飲盡。
那人,從未真正違命。但他選擇了沉默,而沉默,恰恰是最深的背叛。
良久,朱棣忽然問:「你說,若朕今夜焚燒建文舊像,於史冊不留其名,這世間……是否真能忘了他?」
姚廣孝搖頭:「建文早死了,活下來的是他在人心中的影。」
朱棣猛地起身,步出中書閣,風雪忽至,天色如墨。
他仰望天際,喃喃自語:「問天……天可曾應過朕?」
是夜,宮中火光重重,朱棣下令焚毀鄭和所有出使記錄,連同寶船繪圖、私信、紀念石刻,一併銷毀。
可歷史無法燒盡。大海無言,卻記得那場焰火——一位帝王的忿怒與落寞,一位宦官的忠義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