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問天 之風盡南洋去 葉左肇
第十四章 風盡南洋去
夜雨如絲,淅瀝落在南京碼頭倉房的竹簷上,萬籟俱靜,只有河道遠處傳來幾聲水鳥的鳴叫。
鄭和坐於燈下,手中攤開的是一幅私繪航圖——不在朝廷檔案中,乃他親筆所繪。圖中以紅墨標記出一條從占城至南洋更遠處的隱密航道,最終止於一處孤島,標記為「南火之地」。
此地,遠離諸番諸國,也不在寶船常規補給或通商路線上。
姚廣孝曾經說過:「若真有建文遺脈,唯有使其永不見天日,方為萬全。」
但鄭和心中另有選擇。他不問天命,只問良知。
那年在珊瑚嶼,他暗中命兩名可信舊部留下監視廢寺周邊,數月後果然發現有一中年男子夜入寺中,容貌瘦削,氣度自持,言行極簡,幾次口中自言「負命而生,非人非鬼」。經暗查確認,此人確為太祖之孫,建文帝朱允炆無疑。
那一夜,鄭和與他對坐於廟前破簷之下,無言片刻,方才輕聲問道:「殿下可知,今之大明已非舊日?」
朱允炆神色平靜,只低聲道:「我早已死了,只餘一影。若這影能活,便不負祖宗。」
他沒有求庇護,也沒有請復位,只求活著——在沒有刀光、沒有帝號的角落,平靜地老去。
鄭和長跪不起,道:「末將……願送殿下,離開這帝國的視線。」
朱允炆默然片刻,終點頭。
數月間,鄭和暗調私資,遣密使至南洋選地安置,並安排兩艘不掛大明旗號的小型海船,避開官方港口,於一個月黑風高之夜悄然起航。
朱允炆身披麻布袍,登船前回望那片幽暗的中土天際,無語良久。
鄭和送至船邊,叩首再拜:「願殿下自此安隱,勿問世事。」
朱允炆伸手,扶他起來,神情複雜,道:「你救我一命,我亦送你一劫。此後,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船隻緩緩離岸,消失於茫茫夜海。
此事,鄭和未對朝廷留下只字片語。他將那幅密圖焚於東風之中,只留下一串念珠與一行詩,藏在船艙夾板中:「天命可欺,人心難測。既無家國,便隱煙波。」
自此,大明再無建文帝之名,海圖之外,煙波深處,有一人老去,有一人守口如瓶。
而鄭和,帶著這個天大祕密,繼續他的再下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