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曲藝家阮眉迎百歲8月28日何伯釗劇院加穗港名家齊賀
現年九九歲的著名粵語時代曲及粵劇粵曲編劇家阮眉,喜迎百歲華壽,加、穗、港三地名家齊賀,以粤曲粤劇滙演,為阮眉賀壽。
「阮眉九九迎百加穗港名家粤曲粤劇献知音」大會籌備人之一的Aubrey 梁愛珍表示,這個活動將於2025年8月28(星期四)及29日(星期五),晚上6時正在大多倫多中華文化中心何伯釗劇院演出。
梁愛珍稱,適逢今年是阮眉(眉姨)「99迎百之年」,特邀國內名唱家梁玉嶸,李焜成,香港前影視藝人甘國衞夫婦和譚仿芳小姐,聯同本地資深名票及唱家,在多倫多舉行兩晚「阮眉九九迎百暨加、穗、港名家粵曲粵劇獻知音」演唱會,而慶功宴則於8月30日(星期六)下午6時30分在萬錦市「紫爵金宴」舉行,餐費每位$68元。
梁愛珍稱,除了各曲藝名家演出之外,眉姨更會與李焜成合唱《合兵破曹》,以及和梁玉嶸合唱《曲江杖子》。至於其他演出項目,包括:
8月28日(星期四):
1.白龍關(下卷)李焜成
2.外裕刺目梁玉续、譚仿芳
3.藏域鶯歌萬里情陳金英、尹美珠
4.打金枝(折子戲)區永佳鄭盛儀
5.獅吼記之跪池(折子戲)許可兒、陳美莊、何燦成、陳芝蘭
6.獅吼記之獅吼金鑾(折子戲)許可兒、陳美華、董恩、區永佳、何燦成、鄭寶蓮、
董美珍、鄭璧儀
7.嚴妃豁降 甘國衛朱璧汶
8.曲江杖子 阮眉、梁玉嶸
8月29日(星期五) |
|
1.合兵破曹 |
阮眉李焜成 |
2.啼笑花燭夜 |
黎冠輝黎陳琪 |
3.幻覺離很天 |
梁玉嶸鄺鳯群 |
4.泣血水繪園 |
錢永強李焜成 |
5.衝冠一怒為紅顏 |
甘國衛譚仿芳 |
6. 西樓恨(平喉獨唱) |
梁玉嶸 |
7.一把存忠劍 |
溫育英李雪兒 |
8. 蝶舞仙韻 |
梁玉嶸凌翠華 |
9.七月七日長生殿(折子戲) |
李焜成苑芝 |
「阮眉九九迎百加穗港名家粤曲粤劇献知音」票價:$80(VIP)$60、$50、$40。購票或查詢,可致電:梁愛珍647-280-8688。
「阮眉九九迎百加穗港名家粤曲粤劇献知音」:
大會統籌及策劃:阮眉
籌備委員會:李阮民、梁愛珍、張少卿、方淑芬、黃珍瑜、梁美雄
擊樂領導:阮國旋
音樂領導:林日章、王炳堯
拍和名家:李偉覺、王鈺儀、余洪健、區美廉、郭雪影、許偉東、王艷、卜利泉、邵東、宋耀基、談鴻勛(排名不分先後)。
藝術指導:楊麗、黃麗瓊、當紅、張燕燕
舞台監督:何家烈
後台主任/場務:方淑芬、顏妙玲
佈景及道具:宋錦榮粵劇曲蔘學院
服裝:劉永全戲曲音樂學院
阮眉,原名王婉美,1926年在香港出生,著名粵語時代曲及粵曲填詞人,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會員。七十年代開始為粵語時代曲填詞,合作之當紅歌星,曾獲多張金唱片;後轉移興趣撰寫粵曲粵劇,曾合作紅伶不計其數,作品廣受歡迎,其中《魂夢繞山河》及《七月七日長生殿》更先後於1994年及2002年,獲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頒發「CASH最廣泛演出金帆獎」。1981年編撰了《唐宮恨史》一曲,首度打開港穗紅伶文千歲、盧秋萍合作之門,此曲並獲國內「雲雀獎」。
阮眉出生於一個小康之家,家中有五個兄弟姊妹,她排行中間。父親是花農,專做種花和賣花的生意,但是父親沒有強逼她繼承父業,只是要求她用心讀書。成長後,曾到珍妮栽剪學校研習栽剪手藝,畢業後便替親戚朋友做衣服,有人知道她的手藝不錯,便要求替他們做衣服。後來有親戚提議她開栽剪學校,一做便做了十年。
由於父母喜歡粵劇,年幼時常跟父母看粤劇,被台上的戲服及歌曲吸引,當年印象較深的千里驅等男花旦,對粵曲粵劇亦產生了興趣。在經營栽剪學校時,認識了李龍、李鳳的姨母,她是粵劇中人,輾轉間便與粵劇及演藝界熟落起來,因緣際會下,便開始闖進演藝圈,開展填詞及編劇的創作生涯。
自1970年代末開始從事粵語時代曲填詞工作,作品如《兩代女姓》、《話俾家鄉知》、《忘愛經》、《小丑淚》等,並以一曲《話俾家鄉知》獲金唱片。1981年編撰了《唐宮恨史》一曲,首度打開港穗紅伶文千歲、盧秋萍合作之門,此曲並獲國內「雲雀獎」。後又創作了《清宮怨》一曲,由陳笑風及李寶瑩合唱;之後應「新加坡文化發展局」之邀,創作長劇《香妃》,粵曲作品《魂夢繞山河》及《七月七日長生殿》先後於1994及2002年獲「香港作曲作詞家協會」頒贈「最廣泛演出獎」。
阮眉曾替亞洲電視的《黃金茶座》節目編寫南音小曲,介紹香港名勝古蹟,也曾在香港電台第五台主持《聞歌解意》和《詩情曲意》等節目,以獨特觀點講解曲中之歷史、人物、文化,深受聽眾歡迎,現為香港作曲作詞家協會會員。
阮眉曾舉辦過多次粵曲演唱會,2021年更自資在香港新光戲院演出《唐宮恨史》和《芙蓉配》兩個套劇,她更粉墨登場與李秋元合唱「君臣肝膽」,並在youtube平台播放,一星期的點擊率便超過五萬。去年底到香港洽談演出事宜,將於今年8月23日在西九龍演藝中心公演《梁祝新傳》及《倩女再生緣》。阮眉的作品很多,其中創作粵劇《魂夢繞山河》、《七月七日長生殿》、《芙蓉配》、《香妃》、《唐宮恨史》、《李仙刺目》、《梁祝新傳》、《呂布與貂蟬》、《倩女再生緣》、《戊戌政變》及《金槍岳家將》等都廣受歡迎。
在香港,阮眉的作品深受歡迎,很多名伶都選擇演譯她的劇作,造就了一班喜歡聽及演的年青一代,便粵劇曲藝在香港和中國發揚光大,2021年和2022年疫情期間,眼見粵劇界的朋友鮮有演出機會,劇院也沒有觀眾,她便自資組班在新光劇院演出,為香港粵劇界盡點個人力量。
在加拿大,阮眉1996年移民多倫多,她從未間斷忘情粵劇曲藝,常替同業藝友編寫戲曲以供演出。由於她是基督徒,在聖靈感召下,她從事撰寫粵曲福音工作,更編寫了共11場的《耶穌傳》。2008年應邀主持加拿大中文電台「戲曲人生」,亦廣受粵曲迷讚賞。2012年獲邀成為「寶新聲戲曲演藝中心」藝術顧問,並且設班授徒,將粵劇創作承傳下去。而且,針對土生華僑語言能力及程度,為「粵劇小豆丁」撰寫多套全新歌詞及題材正面之兒童粵劇劇本,如描寫動物與植物之間友情的《勁草嬌花風雨情》,為粵劇藝術在海外推廣及傳揚不遺餘力。
阮眉認為,粵劇經過多年的洗禮後,有些情節未必能配合現今社會情況,有需要作出修正,例如1955年由任劍輝與芳艷芬演出的《梁祝恨史》,劇中寫梁山伯與祝英台兩人同窗讀書並共處一室三年,以及十八相送時,祝英台多次提及自己是女兒身,梁山伯竟不察覺,直到知道祝英台要下嫁馬文才時悲憤吐血身亡,在情理上不合邏輯。於是便寫了《梁祝新傳》,梁山伯知道祝英台是女兒身分,但替她保守秘密,兩人在互相尊重的情況下生活了三年。這些修正,以較合情理方式演繹,為粵曲粵劇界以往的一些不合時宜的情節修正,對往後的粵劇創作具有深遠的影響力。
《李仙刺目》是阮眉的首部粵劇作品,也是梁漢威的漢風劇團早期一個比較受人關注和歡迎的劇目。當她替紅A公司老闆梁枝恒先生編寫《香妃》。完成後,梁漢威便找她編寫六枝組曲,名為「中國近代史組曲」,並由蕭啟南先生提供資料,阮眉在一個月寫成組曲,當組曲推出後甚受歡迎,梁漢威便要求她將其中一個劇目《李仙刺目》寫成長劇。當時阮眉只是以編寫小曲為主,對長篇粵劇認識不深,梁漢威教她如何將小曲接「邦王」或「滾花」等曲目,就有如劃好紙樣給她,然後照栽剪及車成衣服,手把手的教她完成了《李仙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