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白狐奪漢錄 之 莽公辭官求退隱 葉左肇
第七回 莽公辭官求退隱 朝野呼聲復還朝
卻說王莽辭官歸第,閉門掃地,讀書賦詩,不復干政。然世間風波未息,自孝哀帝親政以來,王氏兄弟日益驕恣,損公肥私,四方州郡,貪官污吏橫行鄉里,民不聊生。
哀帝初登大寶,志在削弱王氏權勢,然根基未固,輕舉即驚龍。朝中唯傅喜、孔光等老臣力言正道,餘者皆附王商王崇之風,日夜奉迎權門。
時有博士劉歆密奏於帝曰:「臣聞《春秋》有義,國政失衡,必生亂象。臣觀王莽素有仁德,為百姓所望,宜速召還,濟時艱。」
哀帝頗動心,密令太僕京房前往探視王莽起居,觀其意向。王莽聞之故作驚懼,推辭曰:「臣有母老體羸,家無長物,願退養親,終老山林。」
未幾,太后王政君亦感朝野議論,遣使持節前往,親詔召回,王莽三讓不辭。朝廷百官皆言:「自莽公辭官,四方盜賊蜂起,官吏貪殘,百姓流亡。今若不召還,國之不靖矣!」
哀帝遂下詔:「特封王莽為大司馬,錄尚書事,兼太傅之任,輔佐政事。」王莽終至未央殿,三跪九叩,涕泣拜表:「臣非不願效忠,實家門衰微,懼辱朝廷,今陛下厚恩,臣不敢不勉力輔國。」
朝野內外聞之,街巷傳歌:「莽公再起風清復,天下重歸漢家安。」
未及一載,哀帝龍體忽染微恙,宵旰無寧。王莽勵精圖治,政令日肅,百姓頌聲盈耳,然私下亦廣結門徒,密布耳目,訪求天命,常有密疏進言:「天地易運,漢祚將終,王者當興。」
正是:
再掌權衡安社稷,暗藏鋒芒覬漢基。
誰知天命潛移轉,白狐今夜又來啼。
欲知哀帝駕崩之後朝局如何傾翻,王莽如何步步奪漢,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