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雪落楓城 之 審判日 葉左肇
第十四章:審判日
多倫多最高法院外,春日微寒,圍欄內外聚集了大批媒體與旁聽者。警車的警燈閃爍,證人席旁,劉仲與林沛珊並肩而坐,手中攥著整疊資料。
法庭內部,莊嚴而肅穆。陪審團已就位,法官坐上法台,法警宣布:「庭審開始——多倫多警方訴羅頌文,被告請就座。」
被告席上的羅頌文衣著筆挺,面色平靜,眼神卻像深不見底的寒潭。辯護律師低語幾句,他微微點頭。
檢方第一位證人,林沛珊,被帶上證人台。她從容陳述在香港取得的證據:葉敏生前書信、香港碎屍案的未公開紀錄,以及沈青生前日記的關鍵段落。法庭內不時響起筆記翻動的沙沙聲。
接著,法庭播放了警方面部識別的監控畫面——深夜中羅頌文本人駕車往郊區廢棄工廠的影像。畫面定格在他打開後車廂的瞬間,伴隨雪落鏡頭,令人不寒而慄。
辯護律師起身為被告辯護:「我的當事人對這些所謂『證據』不予置評。監控畫面只能證明他在該地出現,卻無法證明他動了殺機;書信與日記,亦可能是偽造或被誤讀的情緒宣洩。」
法官示意辯方落座。檢方最後調出關鍵物證——在廢棄工廠現場發現的、帶有沈青指紋與頌文DNA 的解剖用手套,以及那封沈青留給頌文的信。信中寫道:「我原本以為你不會真的殺我。」
審訊堂一片寂靜,被告依舊面無表情。
就在這時,羅頌文突然開口,聲音低沉卻清晰:「各位,我不否認你們拿出的一切。但是,你們誰都沒有資格審判我。因為這場審判,他才是主審法官。」
所有人愕然。法官微皺眉,律師們互視。檢方也愣住,劉仲握緊公文包。
羅頌文緩緩站起,望向陪審團:「你們以為是在審判我?不——真正審判的,是過去的每一個選擇,每一段記憶,每一滴血。」
他停頓,目光掃過在場所有人:「我只不過,是那條冰冷河流中的一塊浮冰,而你們,才是決定它何時破裂的審判者。」
法官敲槌制止他的發言:「被告陳述已超越答辯範圍,請回座。」
羅頌文淡淡一笑,回到座位,眼中閃過一絲勝利的光。
庭審繼續,但每個人心中都明白,這不僅是對他有罪與否的判決,更是對人性、對傷痛、對那場冰河下秘密的最終審視。
法官敲下木槌,聲音在審判堂內回響,如同冰層破裂的第一道裂縫。
「在本案中,陪審團經過審慎評議,根據提交的確鑿證據——包括香港碎屍案的歷史檔案、沈青生前日記與信件、現場提取的生物物證,以及被告於廢棄工廠現場的監控影像——一致認定被告羅頌文犯有謀殺罪。」
法官抬頭,目光莊重地掃視被告與在場眾人,緩緩續道:
「本庭認為,本案不僅是對個體行為的審判,更是對被害人沈青,以及所有曾被沉默與遺忘之聲的昭雪。被告試圖以冷靜的計算隱藏罪行,卻終究逃不過真相浮現的冰河。正義或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法官停頓,讓這句話的分量在空間中沈澱。接著,他宣讀量刑結果:
「依據加拿大刑法第229條,被告羅頌文謀殺罪名成立,判處無期徒刑,且不得假釋至少廿五年。」
宣判音一出,全場一片寂然,隨即爆發出低聲議論。羅警長與林沛珊對視,鬆了一口氣;沈桐在旁聽席上,緊握的雙手終於微微顫抖,眼中閃著淚光。
法官最後合上案卷,語重心長地說:「願此判決,為沉睡的真相與受害者的靈魂帶來一絲安寧,也警示世人:任何試圖以暴力與謊言築起的冰牆,終將在真相的暖流下崩解。」
隨著法槌再次落下,這場跨越兩地的審判,終於劃下句點⋯⋯
不過,在羅頌文入獄後,他一直在上訴,代表律師所持的理由是,在沈青被肢解的碎屍案中,羅頌文是處於個人精神分裂狀態,並提交了由三位醫生聯署的證明報告,以及社工的跟進調查報告。結果,羅頌文在入獄兩年半後,法院宣判羅頌文釋放,但是要定期接受社工人員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