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RT Logo

  • Home
  • York Region News
  • 即時新聞
  • 專題報導
  • 中港澳台新聞
  • 社區消息
  • 旅遊黃頁
  • 葉左肇專欄

YRT

30 May2022

中國制度文化和華人的投票率 - 林達敏

 

省選,叫一仁兄去投票,他說那天沒空。到了那天,他去了打麻將。另一仁兄說:「我們安分守己,不參與這些事情。」我又對另一位說:「華人應該出來投票,將來有什麼需要,可跟民選官員講。」他指著我的鼻子,說:「嘩!原來你這個人是這麼壞的。」我叫人去投票,變成了壞人。風俗如此,可悲可悲!

為什麼華人對政治冷感,甚至痛恨政治呢?這和中國的制度文化有關。一個文化,為了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產生了制度文化,即家庭制度、社會制度、政治制度。中國在秦漢時期,就已形成天子、諸侯和士農工商四民的社會制度。地位低於四民的是「賤民」。士就是讀書人。中國語文很難學,只有家中有資產的子弟,才能讀書識字,受教育是地主階級的特權。他們受了教育,就不做別的事,專責做官。中國有官本位文化,做官的最大。做官的人講話算數。讀書人叫士,他們的地主父輩叫紳。「士紳階層」是中國的實際統治者。中國改朝換代26次,「士紳階層」屹立不倒。

中國農民大多不識字。根據社會學大師費孝通的見解,他們一生在出生地十里之內度過。所有問題都能面對面解決,所以沒有識字的必要。毛澤東的分析,認為農民分地主、富農、中農、貧農。地主有地而不需下田勞動;富農有地,雇人,但仍需下田;中農有地,但無法僱人。無地而受雇者,是貧農。地主和富農,占農民約10%;中農佔20%;貧農佔70%。不是所有地主都是惡霸。中國的地主,比起歐美都很窮,有超過五萬美元資金的就很少。

工人的地位不高,所謂工字不出頭。但中國古代的科技,全靠工人累積經驗而發明。首先製成活版印刷的畢昇,就是印刷廠的木刻工人。共產黨歌頌工人。到了中國共產黨執政,工人的地位才大幅上升。中國的政治,幾千年來操縱在士人的手中,唯一能與他們競爭的階層,是商人,所以士人排擠商人,給商人極低的地位。縣官每年春宴,商人不能下座,只能和僕役一樣侍立著。有些朝代,商人不能與做官的同桌吃飯,不能騎馬,兒子不能考科舉。國無商則不富,幾千年的惡商政策,使中國變成貧窮國家,國貧則邪惡生。四民之下,還有賤民,也稱「下九流」,即奴婢、伶人、樂工、耍雜技、士兵、衙役、理髮、修甲、看相、算命、看風水、皮革工人、娼妓、乞丐和疍民即水上人家。他們不能與四民通婚,不能考科舉,不能買捐做官。有些朝代,他們還必須穿指定的衣服。疍民不得穿鞋,在明朝,娼妓的丈夫外出必須戴綠帽。

中國的社會制度,與政治制度平行而相輔。古時是家長制的原始社會,無階層的分別。有親緣關係的村落,很自然的聯合成部落,部落聯盟而成為邦國,曾經有過三次禪讓,就是天子年老,由各部落領袖推薦承繼人。但這不是民主選舉,因最後由天子單獨決定。堯禪讓給舜,舜禪讓給禹,禹禪讓給東夷的領袖益。禹的兒子啓有民望,起兵把益趕走,建立了夏朝。為了鞏固政權,益分封功臣及同宗為諸侯,諸侯又分封大臣,形成了封建制度。今人以封建指一切陳舊落伍的事物,這不是封建的原意。封建在秦始皇行郡縣制時取消,所以夏商週三代,中國的政治操縱在貴族的手上。

郡縣制把政治權從貴族拿走,但使到地主成為中國真正的統治者。這麼大的帝國,必須有一龐大的官吏系統。西漢以察舉選拔官吏,即由地方官員,發掘才德兼備的人,向政府推薦,然後經過考試策問而任用。受推薦的人都是地主的子弟,因為只有他們才讀書識字。三國兩晉南北朝行「九品中正」,由中正官把地方官推薦的人,分為九品而任用,但這制度為豪門世族把持,他們的子弟被列為上品,造成了變相的世襲制,也造成了一直維持到唐初的豪門政治。

隋文帝廢「九品中正」而行科舉,把選官的權力收回到中央,削弱了豪門大族的勢力,也使地主的地位上升。科舉在中國行了1300年,出了十萬進士,一百萬舉人,這是中國歷代官吏的基本隊伍,都是地主的子弟。1903年,慈禧太后接受張之洞和袁世凱的建議,廢除科舉。在民國時期,小地主的子弟成為中學老師,然後轉入縣政府工作,或是讀軍校。大地主的子弟出國留學,取得博士學位,成為大學教授,然後受到延攬而進入中央政府。

中國不是高度城市化的國家,以人口比例,居住城市的人口不算多,90%的人都是農民,住在農村。所以農村的管理,是政治制度重要的一環。中國的農村自古以來,實際上是自治。縣官以下就沒有行政機構,每條村由一戶人或幾戶人創立,每戶人的後人成為一族。每族產生一族長,由族中有力量的人指派,考慮的因素是輩分、年齡、地位、財富,多是由地主或其子弟當官告老歸田擔任。每一族負責管理共有田地、治水、灌溉、辦學、修橋、築路、施醫、贈藥、保安、救濟、排難解紛、修葺祠堂、提供士子上京考試的路費。族長定下家規,包括敬老、互助、勤儉。如有違反,即施以「家法」,包括鞭打、出族甚至死刑,他們做的事,比官府還要更多。廣東的農村,如婦女有淫蕩行為,族人把她放在豬籠內,用小艇載到水面拋下淹死,叫「浸豬籠」。族長可以處死犯「家規」的族人。政府為了避免官員與地方勾結舞弊,南人北調,北人南調,縣官的任期只有一至二年,所以對當地情況不瞭解,必須依靠族長。族長是農民和政府的中間人,也是農村的實際統治者,但這不是民主的制度,因為族長的產生,並非經過選舉。

到了宋朝,皇帝才在農村建立保甲制度,每十戶一甲,設甲長;每十甲一保,設保長。工作是舉報犯罪的人。這是雛形的員警制度,沿用到民國。國民政府還在農村建立鄉鎮政府,把每縣分為三至六區,區長的職務,就是助理縣長。從此,農村自治不再。1958年中國在農村推行工、農、兵、學、商、管理生產、管理生活、管理政治的「人民公社」,每個農民編入小組,小組歸入生產隊,生產隊組成生產大隊,上為公社,有鎮或鄉的規模。1982年廢除,轉變為鄉鎮政府。中國人是宗法社會(folk society,gemeinschaft),效忠的物件,是同族、同鄉、宗親、朋友。孫中山先生說這就是中國人團結力量所在,不同於西方大眾社會(mass society,gesellschaft)。後者效忠的對像是國家和整個社會。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分天下為36郡,郡以下設縣,行郡縣制。從此地主壟斷了農村的行政,他們的兒子讀書而成為縣、省、中央三級政府的官吏。這是「士紳階層」專政的天下;老百姓不得過問政治。假如有一個人膽敢向官府申訴地方上的疾苦,官府可以把他處死。毛澤東在他向史沫特萊(Agnes Smedley)口述的自傳,說在慈禧太后時期在湖南還發生過這樣的事情。中國的老百姓,沒有安全的、自由的表達自己意願的管道,談政治得不到法律的保障,所以不談國事,但是暗中詛駡。而且對政治不瞭解,以為凡官必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中國人對暴政逆來順受,很會吃苦。如果他們不是這麼能吃苦,也許就不會吃這麼多的苦。中國共產黨建國以後,經過三反、五反、土改,士紳階層消失了。二千年來專門負責政治的階層不再存在。老百姓沒有政治意識,所以悶嘴賺錢,國事理他娘。

陳謙益的政治碩士論文指出:加拿大選舉局在每次選舉後,會對候選人及黨派投票狀況進行分析,包括統計各選區、地區及族裔的投票率,提供給三級政府、政黨及政治人物參考;投票率愈高的族群受到更高關注和重視。加拿大選舉局在2006年發佈一份名為《族裔社區及選舉參與》(The Electoral Participation of Ethnocultural Communities)的研究指出,2004及2006年兩次聯邦大選結果都顯示,30歲以上的華裔移民投票率比白人低16%,比黑人低11%。前民主改革國務部長傅磊才(Steven Fletcher)也曾發表講話說,根據以往記錄加拿大華裔投票率極低,華裔選民投票率在選區內平均只有10%至12%左右。近年來在傳媒和社區領袖的鼓吹下,受過教育,中上階層華人的投票率,已追上主流社會,但教育程度低;貧困的華人,還須努力。現在華人參政的熱情進一步提高,參選人數增加,參選群體也變得越來越年輕,委任的也在增加,但與華裔人口占加拿大總人口的比例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移民族裔到了教育程度提高和有錢,就想爭取政治權益。雖然華人政治冷感,但也不能擺脫歷史的潮流。族裔參政有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族裔選族裔。但很快,就發現選出來的議員,對社區沒有很大説明,因為選出來的人,也是新人,沒有經驗,在議會裡面,也是人微言輕。他們很辛苦,“不居其位,不知其勞苦”,我們要體諒他們的處境。於是族裔參政進入第二階段,就是以政綱選人。能以政綱選人,又比選族裔成熟。第三階段就是族裔內部,化散漫為團結、發展、擴大、組織起來,協調參選的同族,在幾個要參選的人,協定支援一個人,以免分散選票。同時發動幾百人一齊入黨,使要支援的人取得黨內的提名。印巴人已到了這階段。最高境界是第四階段,族裔建立遊說的機構。

在加拿大,在法律範圍內,人人可講自己的話,做自己的事,不但可以自掃門前雪,還可以理他人屋上霜。華人在政治上是弱勢族裔,雖然是加拿大第三大族裔,但政治上連自衛的能力都沒有。弱勢族裔爭取權益最有力的武器,就是選票。就請你投下這神聖的一票;不但自己要投,也還要說服二個人,他們又各再說服二個人,使華人的投票率,幾何級數的上升。

 

(本文由林達敏供稿)

  • Prev
  • Next

中港澳台

Phoenix TV and Hong Kong Financial Services and the Treasury Bureau Jointly Launch Hong Kong Financial New Frontiers Cooperation Initiative

 

Phoenix TV announces the official launch of the Hong Kong Financial New Frontiers cooperation initiative with the Financial Services and the Treasury Bureau (FSTB)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HKSAR) Government on April 22. This collaboration aims to leverage Phoenix TV’s expertise in financial content production and its global broadcasting network to comprehensively showcase Hong Kong’s innovative dynamism and core strengths as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hub, further enhancing its global influence in the financial sector.

 

2024年第十九屆《亞洲品牌500強》榜單揭曉 鳳凰衛視連續19年登榜 蟬聯亞洲電視品牌四強

 

9月25日,由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主辦的「亞洲品牌大會」在香港舉行。今年的“亞洲品牌大會”主題是“可持續領導力:亞洲品牌在全球市場的崛起”,會上揭曉了2024年(第十九屆)《亞洲品牌500強》年度報告,共有20個國家和地區的超級品牌入選。

如何在不確定的世界中尋找新機遇和新活力?這場論壇給出答案

 

9月3日,由鳳凰衛視、鳳凰網主辦,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行委員會聯合主辦的「新機遇•新活力——鳳凰灣區財經論壇2024」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隆重開幕。本屆論壇由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指導支持,貴州習酒為聯席戰略合作夥伴,風行星海為戰略出行合作夥伴。

社區消息

孟嘗慶賀60載回饌社區 中秋愛心福米送關懷

 

孟嘗會自1964年創立至今,60年來有賴社區大眾鼎力支持,讓孟嘗會茁壯成長。為慶祝邁進60載新里程,孟嘗會將於9月份從不同渠道將6,000包兩磅庄愛心福米送贈予長者及社區有需要人士,當中包括食物銀行、孟嘗閣長者大廈住客及於9月17日公開派贈予60歲或以上長者。此外,更預留400包福米透過本地兩間中文電台– 加拿大中文電台及星島A1中文電台的節目送贈社會大眾,以回饋社區支持,並藉著中秋傳統佳節送上溫暖。

Read more ...

2024 年 花卉及花藝展覽9月15日在多倫多日本文化會館進行

 

由多倫多日式國際花道恊會(Ikebana International Toronto Chapter) 主辦的“2024年度花卉及花藝展覽”,將於9月15日在多倫多日本文化會館進行。

Read more ...

多倫多佛光山邀請大衆參觀《多元媒體水墨展 – 沉浸式藝術》暨藝術講座

 

多倫多佛光山誠摯邀請大衆蒞臨,參觀「橫竪空間,智慧去煩惱」沉浸式藝術展暨藝術講座。此次展覽由藝術家何家強老師以當代藝術手法演繹佛教概念與藝術,讓參觀者在作品中得到心靈啟發。展覽內容豐富多樣,包括空間裝置、幻燈投影、現代書法、水墨藝術、抽象與具象藝術等。參觀者還可參與互動作品,透過多重感官體驗享受充滿正向能量的藝術氛圍。

日期:2024年8月25日(星期日)

時間:1:30 pm – 3:00 pm (包括作者導覽)

地點:多倫多佛光山

6525 Millcreek Dr. Mississauga ON L5N 7K6

藝術講座 ( 1:30pm – 2:15pm )

講座內容: 1.佛教藝術欣賞   2.佛教藝術與生活修行

( 講座由藝術家何家強老師以粵語主講 )

  • 約克時報簡介
  • 聯絡我們
  • •

Latest Articles

  • 3 汨羅江畔 之 九章江祭 葉左肇
  • 2 汨羅江畔 之 天問幽行 葉左肇
  • A Plan to Protect Ontario
  • 1 汨羅江畔 之 蘭渚夢中魂 葉左肇
  • Reminder: Extension to submit financial security during CARM transition period ends on May 20
  • Home
  • York Region News
  • 即時新聞
  • 專題報導
  • 中港澳台新聞
  • 社區消息
  • 旅遊黃頁
  • 葉左肇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