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RT Logo

  • Home
  • York Region News
  • 即時新聞
  • 專題報導
  • 中港澳台新聞
  • 社區消息
  • 旅遊黃頁
  • 葉左肇專欄

YRT

13 Dec2022

新冠疫情資訊 –2022年 12月13日

Posted in 專題報導

 

新型冠狀病毒資訊,主要是跟進有關事件發展和最新情況,除非其他地區有重大事情發生,否則只會集中在加拿大、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的情況作出跟進, 並會以政府或認可機構的資料為準。跟據香港特別行政區衛生防護中心2022年12月13日的資料顯示,全球受疫情影響的國家或地區共222個,確診人數約648147734,死亡病例約6641214人,過去14天新增確診個案數目約6583260宗。以下是有關疫情的資料:

加拿大

 

12月13日,根據加拿大衛生部門資料,截至2022年12月12日上午10時,加拿大累積確診人數共有4440839宗,新增病例17786宗,比前日增加3009宗,其中安省增加6137宗,卑斯省增加539宗,魁省增加7283宗,阿省增加1153宗,沙省增加814宗,緬省增加254宗,紐芬蘭省增加170宗,新省增加519宗,紐賓仕域省增加606宗,愛德華王子島增加311宗,育康地區沒有增加,西北地區沒有增加,努納地區沒有增加。至於死亡個案方面,累計合共48353名患者死亡,其中安省增加93名,合共15301名,卑斯省增加35名,合共4715名, 魁省增加53名,合共17317名,阿省增加47名,合共5262名, 沙省增加49名,合共1750,緬省增加8名,合共2301名,新省增加13名,合共666名, 紐芬蘭省增加3名,合共278名,愛德華王子島增加2名,合共81名,紐賓士域省增加6名,合共621名,育康地區沒有增加,合共32名,西北地區沒有增加,合共22名,努納地區沒有增加,合共7名。

         

 

中國

 

12月13日,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12月13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291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42例(福建8例,山東8例,北京6例,廣東5例,上海4例,陝西4例,四川3例,內蒙古2例,黑龍江1例,江蘇1例);本土病例2249例(廣東1044例,北京476例,重慶179例,海南112例,浙江90例,四川73例,福建70例,河南66例,遼寧20例,山東20例,陝西19例,上海16例,雲南16例,內蒙古13例,江蘇12例,黑龍江11例,貴州4例,湖北2例,廣西2例,天津1例,河北1例,山西1例,湖南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7例,均為本土病例(北京6例,重慶1例)。

 

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3357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89例,本土病例3268例(廣東1800例,北京295例,重慶177例,福建168例,山西132例,山東102例,黑龍江79例,雲南72例,內蒙古67例,河南61例,浙江57例,江蘇45例,四川41例,貴州37例,陝西34例,遼寧25例,上海22例,湖南14例,新疆9例,安徽8例,河北7例,廣西5例,湖北2例,西藏2例,甘肅2例,青海2例,天津1例,吉林1例,江西1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232391人,重症病例較前一日增加3例。

 

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444例(無重症病例),現有疑似病例1例。累計確診病例28317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27873例,無死亡病例。

 

截至12月13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35274例(其中重症病例150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329409例,累計死亡病例5235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369918例,現有疑似病例14例。累計追踪到密切接觸者15109273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596873人。

 

累計收到港澳台地區通報確診病例8977357例。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478020例(出院103631例,死亡11021例),澳門特別行政區1142例(出院804例,死亡6例),台灣地區8498195例(出院13742例,死亡14722例)。

 

 

 

說明:當前,新冠肺炎核酸檢測實行願檢盡檢的策略,許多無症狀感染者不再參加核酸檢測,無法準確掌握無症狀感染者的實際數量,從今天(2022年12月14日)起不再公佈無症狀感染者數據。

 

 

香港特別行政區

 

 

12月13日,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十二月十三日)聯同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和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食安中心),參與世界衞生組織(世衞)西太平洋區域辦事處舉辦的年度國際衞生條例水晶演習,加強應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準備及應變系統。

  世衞西太平洋區域辦事處每年舉辦該功能性演習,透過視像會議及其他通訊工具測試各地負責執行國際衞生條例的聯絡對口單位的溝通模式,涵蓋公共衞生事件的報告、核實、通報、信息交流及風險評估等方面。衞生防護中心作為聯絡對口單位之一,多年來一直參與演習。

  水晶演習2022模擬出現一種有可能引發全球大流行的人畜共通新型病毒。今日演習分兩部分進行,首部分為桌面演習,其間世衞發出不同的詳細信息模擬情境的最新發展,讓參與者完成相關應對工作。衞生防護中心、漁護署和食安中心的代表討論並協調在模擬情況下,本地出現人畜共通新型病毒時應採取的應變措施。演習的第二部分是由世衞西太平洋區域辦事處主持的匯報環節,其間有包括香港代表在內的參加者分享經驗。

  衞生防護中心發言人說:「今年的演習提供了一個機會,讓我們測試應對人畜共通新型病毒的能力,提升相關傳染病應變措施的效能和找出需要改善的地方,從而提高警覺以應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

  發言人補充:「我們將整合參與是次演習所得的經驗,為未來制訂更精準及具針對性的策略。」

 

 

12月13日,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十二月十三日)公布新型冠狀病毒病個案最新情況。截至十二月十三日零時零分,中心正調查過去24小時新增12 930宗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2(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的本地感染個案,當中包括2 545宗核酸檢測陽性個案(1 241宗確診、1 000宗無症狀感染及304宗狀況待定個案)以及10 385宗快速測試陽性個案。

  此外,新增791宗檢測陽性輸入個案,當中包括698宗核酸檢測陽性(131宗確診、529宗無症狀感染及38宗狀況待定個案)及93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新增輸入個案當中,520宗涉及機場檢測樣本、209宗涉及第一至三日樣本,餘下62宗涉及第四至七日樣本。

  至今本港累計核酸陽性檢測個案1 093 439宗及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1 182 008宗。

  中心正繼續個案的流行病學調查,更多資料可參閱附件或「2019冠狀病毒病專題網站」(www.coronavirus.gov.hk)。

  衞生防護中心一直透過基因分析,密切監察陽性檢測個案涉及變異病毒株的情況。截至十二月十三日零時零分,衞生署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在本港的輸入個案中累計發現226宗XBB、六宗XBD、八宗BA.2.75.2、七宗BA.4.6、13宗BF.7及38宗BQ.1.1亞系個案,而本地個案中亦累計發現131宗XBB、18宗XBD、一宗BA.2.75.2、六宗BF.7及145宗BQ.1.1亞系個案。

  衞生署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於十二月四日至十日收到為本地個案作核實化驗的樣本中,與Omicron變異病毒株BA.2.12.1及BA.4/BA.5亞系(包括懷疑個案)有關的樣本分別佔0%及約58.08%(七天移動平均比例)。

  此外,截至十二月十三日零時零分,於第五波疫情(由二○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起)期間共錄得10 808宗死亡個案曾對新型冠狀病毒呈陽性,當中由醫院管理局及公眾殮房報告的個案分別為10 710宗及94宗,以及四宗由私家醫院報告的個案。至今本港累計死亡個案共有11 021宗。

  另外,就早前報告的核酸陽性檢測個案(包括狀況待定的個案),有部分轉為確診、無症狀感染或復陽個案。截至昨日(十二月十二日),本港累計確診個案476 648宗,由一月一日起計的無症狀感染個案、復陽個案及待定/未能分類的個案分別為365 278宗、31宗和248 239宗。

  中心發言人指出,新冠疫苗對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病重症和死亡情況高度有效,能為接種人士提供有效保護,免於感染後出現併發重症甚至死亡。尚未接種新冠疫苗的市民,特別是感染新冠病毒後死亡風險極高的長者、長期病患者、兒童及其他免疫力較弱人士,應盡快接種以保護自己,並減低一旦感染後患重症及死亡的風險。

  中心呼籲市民繼續保持個人衞生和遵守社交距離措施,共同管控病毒傳播的風險。發言人提醒市民,可致電不同熱線查詢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事項(www.coronavirus.gov.hk/chi/index.html#hotline)。

 

 

12月13日,昨日(十二月十二日)有3 738名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病人在公立醫院留醫。留醫的確診病人中,有442名新增確診病人,2 585人需要入住隔離設施,391人正接受氧氣治療,37人需要以呼吸機協助呼吸。新增呈報25名危殆及13名嚴重的確診病人,現時合共有93名危殆及93名嚴重的確診病人留醫,當中28名危殆病人正接受深切治療。過去一日有439名確診病人康復,389名病人出院。另外,新增呈報37名確診病人在公立醫院離世。
   
  現時急症醫院內科病床整體住用率約為107%。
   
  醫院管理局會繼續與衞生防護中心保持緊密聯繫,監察最新的發展,並適時向公眾及醫護人員提供最新資訊。

 

 

12月13日,三名人士因違反《預防及控制疾病規例》(第599A章)(《規例》),今日(十二月十三日)於東區裁判法院被判刑。

  首兩宗個案分別涉及一名30歲女子和一名49歲男子,他們早前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並獲發隔離令。在隔離期尚未屆滿前,他們分別於八月二日和九月二十四日離開其隔離地點及移除電子手環。該名女子被控一項違反《規例》第23(1)、(3)及(5)條和一項違反《規例》第23(1)、(4)及(5)條,而該名男子則被控違反一項《規例》第32(1)及(3)條和違反一項《規例》第23(1)、(4)及(5)條。他們今日於東區裁判法院分別就各項罪行被判處監禁兩星期,緩刑十二個月,同期執行。

  第三宗個案涉及一名43歲男子,他早前獲發強制檢疫令。在檢疫令尚未屆滿前,他於五月十四日離開其檢疫地點。他被控違反《規例》第22(1) 、(4)及(6)條,今日於東區裁判法院被判處監禁兩星期,緩刑十二個月。

  衞生署​發言人表示,市民的合作和支持對抗疫工作至關重要。為應對疫情,市民必須嚴格遵守相關規定,減低病毒在社區傳播的風險。發言人重申,衞生署必定會對任何違反相關規例的人士嚴肅跟進。

 

 

12月13日,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今日(十二月十三日)下午聯同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醫生和醫院管理局(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醫生就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的最新情況舉行簡報會。以下是盧寵茂教授的開場發言:
 
  各位市民、各位傳媒朋友,下午好。大家都很關心疫情發展的情況,特別是一些疫情防控的措施。今日,我在此向各位介紹一些最新的進展和一些防控安排的改變。首先,本屆政府一直強調,我們有五個基礎的策略原則,就新冠疫情的發展作防控,這包括了我們要減重症、減死亡;不躺平;保護「一老一幼」;識別風險人士,強化管理;特別重要的是,考慮到香港的民生和經濟,要做出一些平衡風險和經濟動力的措施。政府亦會以科學為本、精準抗疫、風險可控、便民利民的精神,去應對不斷改變的疫情發展。我們根據數據分析,以及調度了一些抗疫措施,希望可以保護巿民健康的同時,確保我們公共醫療系統的運作,亦可以減低對社會及經濟活動的影響,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效果。
 
  經歷過去三年的疫情,香港在疫苗接種方面,通過大家的努力,已經有相當大幅度的提升。而第五波疫情以來,市民亦增加了對新冠病毒的一些免疫能力。最近的個案確實有上升,大家都看到,稍後衞生防護中心的同事會向大家解釋最近的情況。但是我們看到,數字似乎進入了平台階段,特別是在污水監測上,似乎最近的反彈已經到了一個平台水平,有少許回落的跡象,我們會繼續密切監察。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通過我們醫護界、醫管局的同事,加上私營醫護界的共同努力,我們在維持公營醫院服務方面,是有比較大的進步。雖然我們這一波的疫情的數字,較暑假時,即八、九月的一個高峰還要高,我們在污水監測中錄得較當時高峰差不多四倍的數字,而我們每日的確診數字亦超過上一波的最高點。但是通過我們同事的努力,能夠總體上維持到我們公營醫院的服務,特別是除了緊急服務外,我們都可以維持到相當的非緊急服務。如果大家沒有忘記的話,在八、九月,我們曾經在緊急應對的方案是達到第3A級別,當時住院人數是相當高,亦影響到我們的非緊急服務,最高曾經減少接近百分之四十。但是,有了更好的經驗,亦因應我們調整一些防疫政策,我們的醫管局同事能夠做到一些更靈活的調配,在人手方面,通過例如安老院舍合作,我們能夠減低某程度的病人數量,除了緊急醫療服務外,亦可以維持我們的非緊急醫療服務。現時,我們仍然在緊急應對方案的第二級別,沒有對我們的公營醫療、緊急和非緊急服務造成大影響,這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們復常中,醫療的復常永遠都是首要,我們必須要能夠維持醫療服務,做到醫療復常,我們才可以做到整個社會在各方面可以更加增加民生經濟活動,做到整體的復常。
 
  行政長官今早在記者會中已向大家宣布了一些新的防疫安排,我在此會把行政長官今早說的主要兩點,包括撤銷強制掃描「安心出行」和撤銷「黃碼」,向大家作解釋。另外,我們會有另外三項措施,我亦會在今日一一向大家解釋,亦談談當中的一些調整的理據。
 
撤銷強制掃描「安心出行」
 
  首先第一是撤銷進入處所強制掃描「安心出行」場所二維碼的要求。「安心出行」這個流動應用程式,由二○二○年十一月開始啓用,在整個抗疫過程中發揮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它首先能夠便利市民記錄日常的出行紀錄,在有疫情發生的時候,可以幫助市民找出一些高風險的活動,亦能幫助個案追蹤,這對抗疫工作發揮了相當重要的效用。但因應疫情發展,我們覺得現時「安心出行」掃描的要求,是可以撤銷。我們會撤銷市民必須掃描「安心出行」的法例和一些行政安排,場所負責人亦無須張貼「安心出行」二維碼。這個政策由明日可以開展。
 
  另一方面,我們強調「疫苗通行證」仍然是一個重要措施,一方面它可以鼓勵市民加速接種疫苗,我特別要強調,我們「一老一幼」的疫苗接種率仍然是比較低。「疫苗通行證」可以保護這些未接種的人,特別是我們的「一老一幼」,希望他們不會進入一些高風險的地方,從而有更大的感染風險,對他們的健康有損害。所以,「疫苗通行證」現時會繼續維持不變。換句話說,市民仍然須要在進入一些處所的時候,出示他們的「疫苗通行證」。「疫苗通行證」其實和「安心出行」並不是絕對掛鉤的。當然,市民可以透過手機的「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在它的右下角,其實是有展示「疫苗通行證」的功能,可以把「疫苗通行證」顯示出來。但同時,其實市民亦可以使用「智方便」流動應用程式、「醫健通」流動應用程式以出示他們的「疫苗通行證」。同時,入境旅客亦可以取得一個臨時的紙本「疫苗通行證」。「疫苗通行證」是有紙本的,如果有些長者沒有流動應用程式,他們接種疫苗後,仍然可以得到一個紙版的「疫苗通行證」,從而進入這些需要「疫苗通行證」的場所。他們亦可使用手機截圖出示「疫苗通行證」。所以,是有不同的方法,在不用掃描「安心出行」的情況下,便可以出示「疫苗通行證」,從而進入這些指定處所。
 
撤銷「黃碼」
 
  第二點是關於撤銷「黃碼」的安排。「紅、黃碼」是本屆政府在八月十二日(應為八月九日),因應疫情發展作出的兩個措施。「紅碼」是對一些確診的人士作出識別,通過紅色的「疫苗通行證」碼,從而可以識別這些人,特別是可以阻止他們進入一些高風險場所。至於「黃碼」,是對於入境人士的識別。隨着入境措施的一直改變,其實本屆政府已經在分兩步的程序下,把定點檢疫,包括酒店或居家的檢疫的要求取消了。換句話說,其實由九月二十六日開始,我們已經對入境旅客,沒有一個入境酒店或居家檢疫的要求,旅客可以在到港後,到不同的地方活動。因應我們由九月二十六日開始的三日「黃碼」的安排,我們看了最近約一個月的數據,由海外地區和台灣抵港人士的這些入境人士,輸入個案的比例大概是3.8%,換言之,每1 000入境人士,有38個陽性個案。而這些陽性個案,大部分都是在機場的核酸檢測中發現,我們可以發現的比率大概是2.2%,即「檢測放行」後,在機場做完核酸檢測,知道結果,每1 000名旅客,只有大概16名是陽性個案。這個1.6%的陽性比率,其實是較我們近期社區檢測約2.5%的陽性比率為低。
 
  另外,撤銷入境檢疫安排後,我們發覺輸入個案數字雖然隨着抵港人士流量上升而有所增加,由早前每日大概接近200宗上升至最近接近800宗,但升幅暫時已穩定下來,而且輸入個案佔本港整體(個案)數字比率一直是低於一成,最近的七天移動平均數只有約5%。
 
  有見及此,為平衡本港的經濟發展和便利香港對外的開放,我們認為可以撤銷海外地區及台灣抵港人士到達香港後三天的「黃碼」限制。他們只須在抵港當天在香港國際機場進行核酸檢測,然後按照現有要求於(抵港後)第二天進行核酸檢測,並進行快速抗原測試直至抵港後第五天。換言之,抵港人士到達香港後的活動不再受到限制,落機當天便可以根據所檢測的結果自由進出不同類型的處所,包括餐廳、酒吧/酒館、活動場所、博物館、主題公園等。

撤銷前往內地或澳門人士的口岸快速核酸檢測安排

  第三,除了剛才提及行政長官於今早的記者會向大家公布的兩項措施外,我們還有三項抗疫安排是有所調整。其一,我們會撤銷前往內地或澳門人士在口岸,即包括深圳灣、港珠澳大橋和機場,須進行的離港前快速核酸檢測的「檢測待行」安排。為配合內地的防疫政策,特區政府原於今年三月應內地及澳門政府的要求,要求前往內地或澳門的人士除了要持有48小時內的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外,亦須於機場或陸路口岸接受快速核酸檢測,並須確認結果為陰性後方可繼續行程。我們明白這安排可能會令返回內地或澳門的市民有所不便。
 
  因應內地最近優化和改變防疫政策,尤其是二十條(優化措施)中對入境內地人士的檢測要求,我們明日起會撤銷進行特別核酸檢測的安排。換言之,旅客前往內地或澳門,只須按照當地現在的入境要求,持有登機或從陸路離境前48小時內的一次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便可以過關,無須再在機場或陸路口岸進行特別核酸檢測和等候結果才離境。

調整本地檢測策略
 
  另外一項調整是有關本地核酸檢測策略,從而更精準地運用核酸檢測,把資源重點投放於高風險場所和人群。首先,有關強制檢測方面,我們仍然會繼續針對特別重要、發生疫情的地點進行強制檢測,但會逐步減少向住宅大廈發出強制檢測公告,改為在社區派發更多快速抗原測試包。
 
  另一方面,政府一直定期為部分行業的從業員進行核酸檢測。因應疫情發展,我們會縮小定期核酸檢測的對象範圍,只會針對高危和脆弱群組,即醫院管理局員工,以及安老院和殘疾人士院舍員工,進行定期的核酸檢測,目標是保護醫院病人及院舍長者和殘疾人士。其他過往需定期作核酸檢測的群組則無須再進行定期核酸檢測,改為由該些員工自行定期進行快速抗原測試,申報陽性結果。學生進行快速抗原測試的要求目前暫時維持不變。

撤銷居家隔離佩戴電子手環

  最後一項是撤銷居家隔離人士佩戴電子手環的要求。「紅碼」自八月十二日(應為八月九日)起生效,現已較有效限制確診者不能進入各類處所,亦降低感染人士在社區傳播病毒的風險。我們自七月重新要求居家隔離人士佩戴電子手環,但在感染人士數目和個案上升的情況下,有關做法欠缺成本效益。我們認為可以在此階段撤銷有關佩戴電子手環要求。
 
  政府人員會繼續向居家隔離的感染人士及居家檢疫的密切接觸者派發物資包,並會透過隨機抽查,確認有關人士是否離開居所。
 
  總括而言,這次防疫措施的調整是在確保我們的醫療系統可以復常後,為社會復常推出的一些重大安排。我們會繼續以五大基礎策略,特別是強調要保護高風險場所和群組,即「一老一幼」和尚未完成接種疫苗的人士。我們亦強調要平衡疫情的風險和經濟的動力。
 
  我在此想重新向大家強調,我們仍然要維持使用口罩,特別是冬季,除了是新冠病毒比較活躍的季節外,亦是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包括季節性流感高風險的時期,希望市民繼續保持警覺,佩戴口罩。更重要的是市民盡快完成接種疫苗,尚未接種疫苗的人士則盡量避免前往高風險場所。高風險人士亦應維持使用核酸檢測,其他人士則可使用快速抗原測試。
 
  最後,我在此特別感謝全港的醫護人員,特別是醫管局的公營醫療系統同事。上星期,我到訪了三所公立醫院,包括九龍東醫院聯網的基督教聯合醫院、九龍西醫院聯網的明愛醫院和新界東醫院聯網的威爾斯親王醫院。我看到疫情下,急症室的同事,特別是內科病房的同事,受到想當大的壓力。急症室有相當多的病人,涉及新冠病毒、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甚至其他急性疾病的個案在冬季都有所上升。內科病房的同事都受到非常大的壓力,住院率經常超過100%。我在此代表特區政府,希望在座的媒體朋友和香港市民明白,疫情下醫護人員所承受的壓力是最大的。在確保我們的醫療系統能否復常的時候,他們都付出了相當多。希望我們能夠在確保醫療系統復常的情況下,整體香港能夠穩步踏上復常之路。
 
  隨着節慶假日臨近,我希望大家慶祝節日的同時,能繼續做好防疫措施,保護自己、保護家人、保護整個社會。

 

 

12月13日,政府引用《預防及控制疾病(對若干人士強制檢測)規例》(《規例》)(第599J章),就《規例》下的強制檢測公告刊憲,要求於指定期間曾身處26個指明地方的人士(下稱「受檢人士」)接受2019冠狀病毒病核酸檢測。
 
  經評估疫情發展,政府會調整本地檢測策略,縮小核酸檢測的對象範圍,包括減少向住宅大廈發出強制檢測公告,以及豁免三歲以下的幼童進行強制檢測,以便更精準地運用核酸檢測,把資源重點投放於保護高風險場所和人群。

  因應多宗陽性檢測個案,有20個指明地方被納入強制檢測公告。另外,因應在屯門、長沙灣及牛池灣採集到檢測呈陽性的污水樣本,有六個指明地方被納入強制檢測公告。政府強烈提醒市民必須嚴格遵守強制檢測要求,按時完成強制檢測。政府已在各區設立社區檢測中心/社區檢測站/臨時流動採樣站,便利他們根據強制檢測公告的要求接受強制檢測。即使是已經接種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的人士亦必須接受上述強制檢測。

  三個月內曾經檢測呈陽性結果的人士(包括衞生署已記錄的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以及已向衞生署申報的自行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以及三歲以下的幼童無需接受強制檢測。至於須接受強制檢測的人士,他們必須按相關強制檢測公告進行核酸檢測,而不能使用快速抗原測試,以符合公告要求。換言之,快速抗原測試陰性結果不會獲視作為符合強制檢測要求。此外,除非持有醫生證明書證明因健康原因而未能以「咽喉拭子樣本」進行檢測,否則須接受強制檢測的人士不能遞交深喉唾液樣本以符合強制檢測要求。

  強制檢測公告詳情可經以下衞生防護中心網頁連結瀏覽:www.chp.gov.hk/files/pdf/ctn_20221213.pdf。

  如任何人士在強制檢測呈陽性,將和其他透過核酸檢測或自行快速抗原測試而申報所發現的陽性個案以同樣方式處理,其隔離安排(以及其同住人士的檢疫安排)與其他陽性個案沒有分別。

  因應強制檢測公告而須進行強制檢測的人士必須到臨時流動採樣站、社區檢測中心/檢測站或認可本地醫療檢測機構進行專業拭子採樣檢測,以符合強制檢測的要求。兒童和不適合於呼吸道採樣的人士,如無法採集呼吸道樣本,可考慮以糞便樣本進行檢測,索取糞便樣本瓶的詳情,請瀏覽2019冠狀病毒病專題網站的網頁:www.coronavirus.gov.hk/pdf/Stool_bottle_collection_points.pdf。

  若在進行強制檢測期間的任何時間,三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紅/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或政府公布的「超強颱風後的極端情況」生效,進行強制檢測的期限將會延長一天。

  疫苗對於預防2019冠狀病毒病重症和死亡情況高度有效,能為接種人士提供有效保護,免於感染後併發重症甚至死亡。政府呼籲仍未接種疫苗的市民盡快接種疫苗。因應復必泰原始株/Omicron變異株BA.4-5二價疫苗已運抵本港,市民經網上預約系統預約接種第三劑或第四劑疫苗(或康復人士的第二劑或第三劑疫苗)時,均可選擇接種復必泰二價疫苗,而他們仍可選擇接種科興或復必泰原始病毒株疫苗。至於60歲或以上領取「即日籌」接種疫苗的合資格人士則可現場作出選擇。

  全港社區檢測中心/檢測站為相關市民提供免費的核酸檢測服務,包括須接受強制檢測的市民、安老院和殘疾人士院舍員工、公立醫院及院舍探訪人士,以及所有60歲或以上長者。相關市民只要進行網上預約或使用「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內的「檢測登記碼」作登記,便可接受免費檢測。

  全部86個社區檢測中心/檢測站均設有預約服務,相關市民可經網上系統(booking.communitytest.gov.hk/form/index_tc.jsp)預約。市民亦可透過「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預先填寫個人資料並獲取「檢測登記碼」二維碼,日後每次到檢測點進行檢測前出示該二維碼供即場掃描,即可減省登記和輪候的時間。

  政府明日(十二月十四日)會於青衣長青邨重開臨時流動採樣站。臨時流動採樣站的開放日期及服務時間載於附件。

  受檢人士可選擇以下檢測途徑:

(a)必須使用「鼻腔和咽喉合併拭子樣本」或「咽喉拭子樣本」進行的檢測
(一)於臨時流動採樣站接受檢測服務(名單及服務對象(如適用)見www.coronavirus.gov.hk/chi/early-testing.html);
(二)於社區檢測中心/檢測站接受檢測服務(名單見www.communitytest.gov.hk/zh-HK);
(三)自行安排接受由衞生署認可,並可就檢測結果發出電話短訊通知的私營化驗所提供的檢測(名單見www.coronavirus.gov.hk/pdf/List_of_recognised_laboratories_RTPCR.pdf),而有關樣本必須是「鼻腔和咽喉合併拭子樣本」或「咽喉拭子樣本」;或
(四)使用衞生防護中心派發到相關指明地方的樣本瓶(如適用),並按有關指示交回已採糞便樣本的檢測樣本收集瓶。

(b)持有註冊醫生發出醫生證明書,證明其因健康原因而未能使用「咽喉拭子樣本」進行檢測的人士
(一)於郵政局、設置在港鐵站的自動派發機或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指定普通科門診診所索取深喉唾液測試樣本收集包,並把樣本交回指定樣本收集點(派發點及時間,以及樣本收集點及時間見www.coronavirus.gov.hk/chi/early-testing.html);
(二)於醫管局普通科門診診所按照醫管局醫護人員的指示接受檢測;或
(三)自行安排接受由衞生署認可,並可就檢測結果發出電話短訊通知的私營化驗所提供的檢測。
政府今日(十二月十三日)公布,經評估疫情發展,並考慮到恢復社會及經濟活動的需要,將由明日(十二月十四日)起調整一系列防疫抗疫措施,以期讓市民生活繼續有序復常。

  由明日凌晨零時起生效的防疫抗疫措施包括:

(一)撤銷市民進入處所時必須掃描「安心出行」場所二維碼的要求

  考慮到疫情發展,政府由明日起撤銷市民進入處所(包括政府大樓及場所)時必須掃描「安心出行」場所二維碼的要求,而各場所負責人亦無須張貼「安心出行」場所二維碼。「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仍可繼續使用儲存「疫苗通行證」、「檢測登記碼」和檢測紀錄等功能。

  與此同時,現行的「疫苗通行證」安排將維持不變(詳情可見以下網頁)。市民進入「疫苗通行證」適用處所仍須符合接種要求(一般12歲或以上人士為三針、5至11歲人士為兩針)。而在一般涉及除下口罩飲食或活動、傳播風險較高的處所,市民進入時須繼續出示「疫苗通行證」二維碼(以「安心出行」、「智方便」或「醫健通」應用程式出示,或使用紙本紀錄、手機截圖均可),以供處所負責人以流動應用程式識別。

  其他現行社交距離措施維持不變。在十二月十四日至十二月二十八日期間,於《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第599F章)下生效的限制詳列於附件。政府會繼續視乎疫情發展,定期檢視社交距離措施。

(二)撤銷「疫苗通行證」的「黃碼」安排

  根據近月數據,抵港旅客經核酸「檢測放行」後發現的檢測陽性比率,與近期本地社區檢測的陽性比率相若。即使在撤銷入境檢疫安排後輸入個案數字隨抵港人士流量上升而有所增加,輸入個案佔本地整體個案數字的比率仍然甚低。因此,政府由明日起會撤銷「疫苗通行證」的「黃碼」安排,即進入各類處所(包括餐飲業務處所)的限制。除確診人士會受「疫苗通行證」的「紅碼」限制外,其他人士一律會獲發「藍碼」。

  由海外地區或台灣抵港的人士仍須在抵港當天在機場進行「檢測放行」核酸檢測,以助監察疫情和管控風險。相關抵港人士離開機場後應直接返回住處,取得「檢測放行」核酸檢測結果後方外出。抵港人士其後仍須繼續按現有安排,在抵港後第二天進行核酸檢測,以及每天進行快速抗原測試(快測)至抵港後第五天。

(三)撤銷前往內地人士的口岸快速核酸檢測安排

  為配合內地的防疫工作,政府自今年三月起要求前往內地或澳門的人士除要持有48小時內的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外,亦須於陸路口岸或機場接受額外的特別核酸檢測,並在確認陰性結果後方可繼續行程。參照內地的最新防控措施,特別是對從境外入境內地的檢測要求,政府會由明日起撤銷前往內地或澳門人士在口岸的離境額外核酸檢測安排。有關旅客仍須按目的地要求持有登機前(經機場離境旅客)或離境前(經陸路口岸離境旅客)48小時內一次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

  此外,隨着「黃碼」及前往內地/澳門的特別核酸檢測安排均告撤銷,由海外地區或台灣抵港人士由明日起在抵港後如符合內地入境相關要求,包括取得48小時內進行的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後(包括在香港的社區檢測中心或社區檢測站的自費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即可經由香港口岸(目前為深圳灣口岸、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及香港國際機場)直接前往內地/澳門,無需再等待「黃碼」轉變為「藍碼」。

(四)調整本地檢測策略,包括縮小定期核酸檢測的對象範圍

  政府會繼續更精準地運用核酸檢測,把資源重點投放於保護高風險場所和人群。

  考慮到疫情發展,政府明日起縮小定期核酸檢測的對象範圍,有關定期核酸檢測的要求只會適用於高危群組(即醫院管理局員工,以及安老院和殘疾人士院舍員工)。

  換言之,以下群組在新安排下無須再進行定期核酸檢測,但政府呼籲員工自行定期進行快測並申報陽性結果:

(i)機場員工;
(ii)檢疫中心/設施及有關專車的員工;
(iii)貨櫃碼頭及船務工作人員;
(iv)社區檢測中心/檢測站及臨時流動採樣站的工作人員;
(v)屠房從業員;
(vi)凍房工作人員;
(vii)餐飲處所/表列處所的表演者;
(viii)郵輪「公海遊」的船員及乘客;
(ix)未能滿足「疫苗通行證」下接種疫苗要求的餐飲業務/表列處所員工;
(x)建造業工地人員;以及
(xi)學校教職員。

  政府同時正逐步減少向住宅大廈發出強制檢測公告,亦會撤銷進口冷凍食品及其包裝樣本的檢測安排。政府會檢討社區檢測的需求,並在適當時候調整社區檢測中心及檢測站的數目和開放時間。

  現行快測要求(包括適用於酒吧/酒館、宴會活動、院舍院友、餐飲處所/表列處所的表演者和未能滿足「疫苗通行證」下接種疫苗要求的員工,以及學生和教職員等的安排)會維持不變,政府亦繼續在社區派發快測包。政府亦鼓勵市民自願進行快測,尤其在出現病徵後應盡快檢測,並申報陽性結果,以協助及早發現陽性個案。

(五)撤銷居家隔離人士佩戴電子手環要求

  現時確診者受「紅碼」限制,不能進入各類處所,感染人士在社區傳播病毒的風險已有效降低。政府決定撤銷居家隔離人士佩戴電子手環的要求。政府人員會繼續向居家隔離的感染人士及居家檢疫的密切接觸者派發物資包,並透過隨機致電或上門抽查,確認有關人士有否離開居所。

  政府發言人表示,在疫情可控的前提下,特區政府的抗疫路線是不斷向前的。然而,近來疫情仍然反覆,加上節日假期臨近,社交聚會和活動可能會隨之增加,市民應繼續保持警覺,注意個人衞生,以減低感染風險。此外,新冠疫苗對減低重症或死亡均高度有效,市民應盡早安排長者和兒童接種所需劑量的疫苗,讓他們及早獲得保護。

  發言人說:「政府會繼續以科學為本、精準抗疫、風險可控、便民利民的精神應對新冠疫情的發展,並按照科學數據分析,繼續調整和優化抗疫措施,為民生和經濟活動創造最大空間。」

 


  政府發言人提醒,於醫管局急症室接受的檢測,以及不可就檢測結果發出電話短訊通知的私營化驗所提供的檢測,均不符合上述強制檢測公告的規定。

  「受檢人士如有病徵,應立即求醫,按照醫護人員的指示接受檢測,不應前往臨時流動採樣站及社區檢測中心/檢測站。」

  受檢人士須保存載有檢測結果的電話短訊通知及有關醫生證明書(如適用),並在執法人員要求提供有關該人士進行指明檢測的資料時,提供相關電話短訊及醫生證明書供其查核。任何人士就強制檢測安排有疑問,可於上午九時至下午六時致電熱線6275 6901查詢。

  政府會繼續全力追蹤曾到過有關地方並可能受感染人士,並嚴肅跟進相關人士有否遵從強制檢測公告。任何相關人士如未有遵從強制檢測公告即屬犯罪,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處第四級罰款(25,000元)及監禁六個月,而解除有關法例責任的定額罰款為10,000元。有關人士並可能會收到強制檢測令,要求該人士於指明期間內接受檢測,不遵從強制檢測令可處第五級罰款(50,000元)及監禁六個月。

  發言人表示:「政府呼籲所有對身體狀況有懷疑的人士,或有感染風險的人士(如曾到訪有疫情爆發的地方或曾接觸陽性檢測個案)盡快進行檢測,以有效地及早識別感染者。

 

 

12月13日,政府今日(十二月十三日)公布,經評估疫情發展,並考慮到恢復社會及經濟活動的需要,將由明日(十二月十四日)起調整一系列防疫抗疫措施,以期讓市民生活繼續有序復常。

  由明日凌晨零時起生效的防疫抗疫措施包括:

(一)撤銷市民進入處所時必須掃描「安心出行」場所二維碼的要求

  考慮到疫情發展,政府由明日起撤銷市民進入處所(包括政府大樓及場所)時必須掃描「安心出行」場所二維碼的要求,而各場所負責人亦無須張貼「安心出行」場所二維碼。「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仍可繼續使用儲存「疫苗通行證」、「檢測登記碼」和檢測紀錄等功能。

  與此同時,現行的「疫苗通行證」安排將維持不變(詳情可見以下網頁)。市民進入「疫苗通行證」適用處所仍須符合接種要求(一般12歲或以上人士為三針、5至11歲人士為兩針)。而在一般涉及除下口罩飲食或活動、傳播風險較高的處所,市民進入時須繼續出示「疫苗通行證」二維碼(以「安心出行」、「智方便」或「醫健通」應用程式出示,或使用紙本紀錄、手機截圖均可),以供處所負責人以流動應用程式識別。

  其他現行社交距離措施維持不變。在十二月十四日至十二月二十八日期間,於《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第599F章)下生效的限制詳列於附件。政府會繼續視乎疫情發展,定期檢視社交距離措施。

(二)撤銷「疫苗通行證」的「黃碼」安排

  根據近月數據,抵港旅客經核酸「檢測放行」後發現的檢測陽性比率,與近期本地社區檢測的陽性比率相若。即使在撤銷入境檢疫安排後輸入個案數字隨抵港人士流量上升而有所增加,輸入個案佔本地整體個案數字的比率仍然甚低。因此,政府由明日起會撤銷「疫苗通行證」的「黃碼」安排,即進入各類處所(包括餐飲業務處所)的限制。除確診人士會受「疫苗通行證」的「紅碼」限制外,其他人士一律會獲發「藍碼」。

  由海外地區或台灣抵港的人士仍須在抵港當天在機場進行「檢測放行」核酸檢測,以助監察疫情和管控風險。相關抵港人士離開機場後應直接返回住處,取得「檢測放行」核酸檢測結果後方外出。抵港人士其後仍須繼續按現有安排,在抵港後第二天進行核酸檢測,以及每天進行快速抗原測試(快測)至抵港後第五天。

(三)撤銷前往內地人士的口岸快速核酸檢測安排

  為配合內地的防疫工作,政府自今年三月起要求前往內地或澳門的人士除要持有48小時內的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外,亦須於陸路口岸或機場接受額外的特別核酸檢測,並在確認陰性結果後方可繼續行程。參照內地的最新防控措施,特別是對從境外入境內地的檢測要求,政府會由明日起撤銷前往內地或澳門人士在口岸的離境額外核酸檢測安排。有關旅客仍須按目的地要求持有登機前(經機場離境旅客)或離境前(經陸路口岸離境旅客)48小時內一次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

  此外,隨着「黃碼」及前往內地/澳門的特別核酸檢測安排均告撤銷,由海外地區或台灣抵港人士由明日起在抵港後如符合內地入境相關要求,包括取得48小時內進行的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後(包括在香港的社區檢測中心或社區檢測站的自費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即可經由香港口岸(目前為深圳灣口岸、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及香港國際機場)直接前往內地/澳門,無需再等待「黃碼」轉變為「藍碼」。

(四)調整本地檢測策略,包括縮小定期核酸檢測的對象範圍

  政府會繼續更精準地運用核酸檢測,把資源重點投放於保護高風險場所和人群。

  考慮到疫情發展,政府明日起縮小定期核酸檢測的對象範圍,有關定期核酸檢測的要求只會適用於高危群組(即醫院管理局員工,以及安老院和殘疾人士院舍員工)。

  換言之,以下群組在新安排下無須再進行定期核酸檢測,但政府呼籲員工自行定期進行快測並申報陽性結果:

(i)機場員工;
(ii)檢疫中心/設施及有關專車的員工;
(iii)貨櫃碼頭及船務工作人員;
(iv)社區檢測中心/檢測站及臨時流動採樣站的工作人員;
(v)屠房從業員;
(vi)凍房工作人員;
(vii)餐飲處所/表列處所的表演者;
(viii)郵輪「公海遊」的船員及乘客;
(ix)未能滿足「疫苗通行證」下接種疫苗要求的餐飲業務/表列處所員工;
(x)建造業工地人員;以及
(xi)學校教職員。

  政府同時正逐步減少向住宅大廈發出強制檢測公告,亦會撤銷進口冷凍食品及其包裝樣本的檢測安排。政府會檢討社區檢測的需求,並在適當時候調整社區檢測中心及檢測站的數目和開放時間。

  現行快測要求(包括適用於酒吧/酒館、宴會活動、院舍院友、餐飲處所/表列處所的表演者和未能滿足「疫苗通行證」下接種疫苗要求的員工,以及學生和教職員等的安排)會維持不變,政府亦繼續在社區派發快測包。政府亦鼓勵市民自願進行快測,尤其在出現病徵後應盡快檢測,並申報陽性結果,以協助及早發現陽性個案。

(五)撤銷居家隔離人士佩戴電子手環要求

  現時確診者受「紅碼」限制,不能進入各類處所,感染人士在社區傳播病毒的風險已有效降低。政府決定撤銷居家隔離人士佩戴電子手環的要求。政府人員會繼續向居家隔離的感染人士及居家檢疫的密切接觸者派發物資包,並透過隨機致電或上門抽查,確認有關人士有否離開居所。

  政府發言人表示,在疫情可控的前提下,特區政府的抗疫路線是不斷向前的。然而,近來疫情仍然反覆,加上節日假期臨近,社交聚會和活動可能會隨之增加,市民應繼續保持警覺,注意個人衞生,以減低感染風險。此外,新冠疫苗對減低重症或死亡均高度有效,市民應盡早安排長者和兒童接種所需劑量的疫苗,讓他們及早獲得保護。

  發言人說:「政府會繼續以科學為本、精準抗疫、風險可控、便民利民的精神應對新冠疫情的發展,並按照科學數據分析,繼續調整和優化抗疫措施,為民生和經濟活動創造最大空間。」

 

 

12月13日, 因應政府防疫措施的最新安排,司法機構今日(十二月十三日)公布,由明日(十二月十四日)起法庭使用者進入法院大樓時,無須使用「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掃描場地的二維碼及出示「疫苗通行證」以供司法機構使用「驗證二維碼掃瞄器」作出主動查核。

  因應公共衞生狀況轉變,司法機構將繼續實施一系列措施,以確保在情況許可下法庭可安全地處理事務。

  正接受任何規定的檢疫或正在等候強制檢測結果的人士;或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的人士仍不會獲准進入法院大樓。進入法院大樓的法庭使用者須接受體溫檢測。除非法官或司法人員另有指示或准許,否則他們須時刻佩戴外科口罩。法庭座位數目繼續有所調整,而法庭內的適當位置會繼續設置保護屏風及隔板。公共地方的清潔及消毒會繼續按需要頻密地進行。

  現行要求所有法官和司法人員、司法機構支援員工,以及出席涉及陪審團的法庭程序的陪審員、法律團隊和檢控人員每天須進行快速抗原測試的安排將會繼續。

  司法機構會繼續密切留意公共衞生情況,以適時檢視或調整相關措施。

  法庭使用者應參閱司法機構網頁(www.judiciary.hk)以取得最新資訊,並應依從司法機構人員和保安人員的指示。

  如有查詢,法庭使用者可於辦公時間內致電司法機構熱線2869 0869。

 

 

12月13日,政府今日(十二月十三日)表示,為應對新冠疫情,環境保護署與渠務署正在各區採集污水樣本進行冠狀病毒檢測,並在一些地區檢測到污水呈陽性的結果,顯示該地區的處所可能有隱性患者存在。
 
快速測試
 
  因應以下各區的污水檢測結果呈陽性和病毒量相對較高,當區的民政事務處將會陸續向以下地點的居民、在地工作清潔員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合共約五萬個快速抗原測試包,供他們自行檢測,以輔助識別感染者:
 

·       深水埗區 — 美孚新邨二期、海壇街與醫局街附近一帶住宅(見附件)

·       北區 — 太平邨及威尼斯花園

·       西貢區 — 樂頤居、顯明苑及裕明苑

 
  公眾如就使用快速抗原測試包有疑問,可瀏覽以下網頁連結(www.coronavirus.gov.hk/rat/chi/rat.html)。
 
  使用快速抗原測試包時,應留意和跟從製造商的指示,正確進行測試和讀取結果,並宜在讀取結果後立即拍照以作紀錄。進行測試前後須潔淨雙手,盡量減少在採集樣本區域內放置非必要用品。進行測試後,需要小心包裹和密封測試套件的所有組件,並妥善棄置。若家居環境在採集樣本的過程中受污染,應以1比49稀釋家用漂白水或70%酒精進行消毒。
 
  以快速抗原測試首次取得陽性結果的人士可透過「2019冠狀病毒快速抗原測試陽性結果人士申報系統」網上平台申報(www.chp.gov.hk/ratp)。若市民使用網上平台有困難,可致電183 6119自動系統登記身分證明文件及電話號碼。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會於稍後聯絡有關人士,以完成申報程序。

 

 

澳門特別行政區

 

 

12月13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下稱應變協調中心)表示,因應疫情的發展,持續新增及調整合適的選址作為新冠病毒感染者社區門診(下稱社區門診)。為平衡居民就診的便利及生活上的需求,明(14)日起將有8個社區門診投入運作:

—澳門醫務界聯合總會綜合診所(南岸花園)

—醫總青洲坊

—東方明珠街休憩區

—海事工房

—黑沙環公園(近黑沙環衛生中心)

—前澳門逸園賽狗場

—奧林匹克運動場圓形地

—三家村

應變協調中心提醒,社區門診不包括向居民派發抗疫包的服務,而擬設於黑沙環青年活動中心的社區門診已移到黑沙環公園(近黑沙環衛生中心),擬設於凱泉灣的社區門診已移到海事工房,敬請居民留意。

 

 

 

12月13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表示,由12月14日起,新冠病毒感染者經評估後,符合一定條件下,可在家中進行居家隔離治療。感染者的同住人列為密切接觸者,其他和感染者有接觸的人士列為一般接觸者。感染者的接觸者須注意以下事項:

1. 對感染者“同住人"(密切接觸者)的要求:

  • 需在澳門健康碼內按要求申報曾接觸感染者,申報後健康碼將轉為黃碼(英文代碼T);
  • 需進行自我健康管理直至感染者抗原檢測或核酸檢測符合解除隔離標準後5 天,期間每天外出前進行快速抗原檢測;
  • 有關人士在採取足夠的防護下,仍然可以外出或工作,但不參加聚會、聚餐,不探訪老人或其他免疫力較低者。

2. 對感染者“非同住人"(一般接觸者)的要求

  • 須進行自我健康監測,直至最後接觸感染者翌日起計5天,並按實際需要,自行進行快速抗原或預約核酸檢測。

有關安排可參閱“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隔離治療指引”(指引連結:https://www.ssm.gov.mo/docs2/file/pv/PEgde4UlNZ3QwMNaS7lA/ch)。

 

 

12月13日,為應對本澳內外疫情變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下稱應變協調中心)向全澳居民免費派發“抗疫包”,以備不時之需,並按不同年齡層的實際需求和適用範圍分4個種類,首階段已於12月8日起優先派發給本澳弱勢群體,並由社會工作局協調有關機構派發,相關人士毋須自行前往領取;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已協調了各非高等教育機構向合資格的教職員及學生派發,相關人士亦毋須自行前往領取;而12月14日至18日開展的第二階段“抗疫包”派發工作,對象則為其他合資格人士,具體安排如下:

1. “抗疫包”種類

  • 一般包:適用於12歲或以上人士(即2010年12月31日或之前出生),內含退燒藥丸、連花清瘟膠囊、快速抗原檢測套裝及KN95口罩;
  • 中童包:適用於7至11歲兒童(即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間出生),內含退燒藥丸、連花清瘟膠囊、快速抗原檢測套裝及KN95口罩;
  • 小童包:適用於3至6歲兒童(即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間出生),內含退燒藥水、連花清瘟膠囊及快速抗原檢測套裝;
  • 幼童包:適用於3歲以下嬰幼兒(即2020年1月1日或之後出生),內含快速抗原檢測套裝。

2. 獲發“抗疫包”的合資格對象

  • 持澳門居民身份證人士;
  • 持外地僱員身份認別證(俗稱藍咭)人士;
  • 持澳門各高等院校學生證的非本地學生;
  • 持特別逗留證人士;
  • 持“逗留的特別許可”證明人士。

3. 派發安排(實行嚴格預約制)

  • 以全民核酸檢測的形式預約,實行嚴格預約制,居民須事先掃描以下二維碼預約或透過網上預約,預約系統於今(13)日下午6時開通,預約連結:https://eservice.ssm.gov.mo/antiepidemicbagbook ,為免人群聚集,按預約時間到場領取即可;
  • 共設35個派發點,其中1個站點為關愛站、8個站點設關愛專道,開放予3歲或以下兒童、70歲或以上長者、孕產婦、持殘疾證或行動不便人士,建議提前預約或由家人代領取;若上述人士及一位陪同人親身前往,可使用關愛通道領取(包括該名陪同人的抗疫包),毋須預約,但不得代其他人士領取;
  • 關愛站及設有關愛專道的派發點如下:塔石體育館B館為關愛站,其他設有關愛專道的站點包括:鏡湖醫院、望廈體育中心三樓、南粵青茂口岸、綜藝館、信步閑庭巴士總站、南粵工聯(工人體育館地面層)、漁人碼頭核酸檢測站、科大體育館;
  • 除塔石體育館A館、B館的站點僅作為抗疫包的派發點外,其他站點均分別設有核酸檢測點、抗疫包派發點,敬請留意,避免誤入;
  • 須帶備身份證明文件正本(登記證件必須與健康碼申報證件一致,非澳門居民則須帶備外地僱員身份認別證、特別逗留證、“逗留的特別許可”證明)、預約碼和澳門健康碼截圖;
  • 若代他人領取,亦必須以被代領人的身份作預約,代領人現場出示被代領人的預約碼和身份證明文件正本,方可領取。

4. “抗疫包”更換安排

若獲發的“抗疫包”出現以下情況,可前往衛生中心進行更換:

  • 藥物:

藥物外觀有異;不在有效期內;

  • 快速抗原檢測套裝:

配件不齊;缺少溶液;不能顯示結果;

  • KN95口罩:

口罩帶缺失或斷裂;表面破損;沒有鼻樑壓條。

應變協調中心表示,居民應按衛生當局的指引正確用藥;此外,接種新冠疫苗可減少感染風險,更重要是可減少感染後出現重症和死亡的風險,故再次呼籲6個月或以上幼兒及其他尚未接種疫苗或加強劑的人士應儘快接種,即已完成第2或第3劑疫苗接種者儘快接種加強劑(第3或第4劑),而老人和慢性病患者也應接種第4劑,以延長新冠疫苗保護力,有效減少感染、重症或死亡。居民可登入https://eservice.ssm.gov.mo/covidvacbook 預約接種新冠疫苗,而各疫苗接種站點均備有充足的現場登記名額供居民免預約接種。

“抗疫包”35個派發點:

 

社區站點

 

社區站點

1

塔石體育館B館(關愛站)

19

祐漢新村第四街休憩區核酸檢測站

2

望廈體育中心三樓(關愛專道)

20

花地瑪教會街休憩區核酸檢測站

3

塔石體育館A館

21

勞動節巷核酸檢測站

4

澳門大學

22

何賢公園(中華民族雕塑園)核酸檢測站

5

鏡湖醫院(關愛專道)

23

康公廟休憩區核酸檢測站

6

南粵青茂口岸(關愛專道)

24

黑沙環公園(近摩托車檢驗中心)核酸檢測站

7

科大體育館(關愛專道)

25

石排灣臨時衛生站

8

綜藝館(關愛專道)

26

公民教育資訊廊

9

凱泉灣巴士總站

27

布拉干薩街濠景花園站(前財政局氹仔接待中心)

10

路環中葡學校

28

南粵工聯(工人體育館地面層)(關愛專道)

11

南粵廣慈醫療中心

29

海洋花園檢測站

12

亞婆井休憩區核酸檢測站

30

南粵沙梨頭核酸檢測站

13

白鴿巢前地核酸檢測站

31

南灣中巷(近英皇酒店)

14

二龍喉公園核酸檢測站

32

南粵橫琴口岸

15

筷子基北灣休憩區核酸檢測站

33

祐漢新村第八街休憩區

16

台山平民新村休憩區核酸檢測站

34

漁人碼頭核酸檢測站(關愛專道)

17

信步閑庭巴士總站(關愛專道)

35

離島醫院地盤

18

黑沙環公園(近黑沙環衛生中心)核酸檢測站

 

 

 

 

12月13日,衛生局公佈仁伯爵綜合醫院及衛生中心明(14)日起對新冠病毒確診者(澳門健康碼為紅碼)和密切接觸者(澳門健康碼為黃碼)作出如下醫療服務安排:

一、仁伯爵綜合醫院

已預約仁伯爵綜合醫院醫療服務的人士,敬請致電8390 6000重新安排門診或檢查日期;屬特別緊急情況不能延後者,可作出以下安排:

  • 若需特殊治療(如化療、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特殊檢查(如產科門診-高危妊娠、胎兒監護)或精神科藥物注射,可前往仁伯爵綜合醫院特別急診旁的“紅/黃碼專區”跟進。
  • 緊急進行補領及續領藥物服務(倘有需要時):續領藥物可致電藥房8390 8587,若需醫生處方藥物可致電8390 6000。醫生處方藥物後會以短訊通知,可憑短訊於協議藥房領取協議藥物和在仁伯爵綜合醫院特別急診旁的“紅/黃碼專區”領取醫院專科門診藥物。

二、衛生中心

已預約衛生中心醫療服務的人士,敬請致電所屬衛生中心重新安排門診或檢查日期,屬不能延後的情況,包括接受特殊檢查(產科門診及掃描)、需要補領或續領藥物,可前往衛生中心發熱門診登記,按工作人員指示安排。

為免居民於等候區等候,請先以電話提出申請,待醫生處方後會以短訊通知,可憑短訊於協議藥房領取協議藥物,或在發熱門診領取藥物;另外,為免長者或居民經常外出將暫停以下門診及護理服務:

  • 指尖血糖測試、血壓測量;
  • 自家健康-自家管理服務;
  • 糖尿病眼底篩查;
  • 及糖尿病足部篩查。

衛生局表示,新冠病毒感染者若身體不適應及時就醫,可預約和使用社區門診預約;若出現下列嚴重不適情況,應直接前往仁伯爵綜合醫院特別急診就醫(必要時召喚救護車電話:119、120 或2857 2222):

  • 呼吸困難或氣促;
  • 超過3天經藥物治療後體溫仍持續高於38.5℃;
  • 原有基礎疾病明顯加重且不能控制;
  • 兒童出現嗜睡、持續拒食、餵養困難、持續腹瀉或嘔吐等情況;
  • 孕婦出現頭痛、頭暈、心慌、胸悶等症狀,或出現腹痛、陰道出血或流液、胎動異常等情況。

衛生局提醒澳門健康碼綠碼人士,若進入仁伯爵綜合醫院或衛生中心,須出示兩小時內快速抗原檢測陰性結果證明(以澳門健康碼上顯示的檢測時間起計)。

 

 

12月13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下稱應變協調中心)公佈,本澳昨(12)日新增382例新冠病毒感染個案和7例由中國內地以外高風險地區輸入新冠病毒感染個案。

本澳新增新冠病毒感染個案

昨(12)日新增382例新冠病毒感染個案,包括185女197男,年齡介乎6至78歲,當中102人有症狀,列為確診病例,280人暫無症狀,列為無症狀感染者。382例新冠病毒感染個案中,由醫學觀察酒店及醫院送檢的共13例,屬管控中發現;自我抗原檢測163例、本澳核酸混樣和單樣檢測177例、廣東省珠海市核酸單樣檢測10例、密切接觸者4例,急診及發熱門診15例,共369例屬社區中發現。自11月28日至12月12日,累計共923名感染者。

由中國內地以外高風險地區輸入新冠病毒感染個案

過去一天(12月12日00:00至23:59)新增7例輸入性無症狀感染個案,包括5男2女,年齡介乎16至47歲,分別為由泰國、意大利、印尼、越南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入境本澳的人士,列為無症狀感染者。

上述人士已被送往指定地點隔離。本澳至今已錄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1,142例確診個案和2,603例無症狀感染個案。

 

 

台灣地區

 

 

12月1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公布國內新增17,16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7,118例本土個案及50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2例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7,118例本土病例,為7,838例男性、9,265例女性、15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2,750例),臺中市(2,235例),高雄市(2,107例),桃園市(1,705例),臺北市(1,660例),臺南市(1,542例),彰化縣(1,026例),屏東縣(531例),新竹縣(511例),新竹市(489例),苗栗縣(468例),雲林縣(408例),南投縣(294例),嘉義縣(293例),宜蘭縣(274例),花蓮縣(233例),嘉義市(187例),基隆市(144例),金門縣(110例),臺東縣(99例),澎湖縣(49例),連江縣(3例)。

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2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8例男性、4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且具慢性病史、8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11月1日至12月5日,死亡日期介於11月21日至12月9日,詳如新聞稿附件。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50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22例男性、2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80多歲,分別自泰國(2例),日本、美國、越南及澳大利亞(各1例)移入,另44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11月12日至12月11日。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0,346,804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1,847,680例排除),其中8,498,195例確診,分別為38,354例境外移入、8,459,787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4,722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4,705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876例、臺北市1,601例、臺中市1,565例、高雄市1,438例、臺南市1,101例、桃園市1,090例、彰化縣918例、屏東縣576例、南投縣480例、雲林縣479例、苗栗縣406例、嘉義縣382例、宜蘭縣317例、基隆市310例、花蓮縣254例、嘉義市249例、新竹縣243例、臺東縣190例、新竹市159例、澎湖縣36例、金門縣35例;另17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並提醒體質敏感、有慢性病或發燒、呼吸道症狀的民眾,於人潮較密集區,仍建議戴口罩,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健康。

 

 

12月1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表示,為瞭解金門當地港埠防疫作業及醫療量能準備,指揮中心王必勝指揮官於昨(12)日及今日上午前往金門地區與金門縣長楊鎮浯研商未來小三通開放之防疫需求與整備規劃,並實地視察入境檢疫與流程,包括COVID-19輕症確診者安置與中重症確診者相關醫療服務量能等。

指揮中心說明,王指揮官首先前往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視察,由該院王世典院長說明收治中重症確診個案醫療量能因應整備情形。依據最新專責可收治病人數規範,該院於今(2022)年11月3日調整專責床數後,目前共設有32床(含負壓隔離病房4床),收治住院對象主要為中重症確診患者及因其他疾病經醫師評估有住院治療必要之確診者。另,針對輕症確診者設置「加強型防疫旅館」,可提供高風險或無住院需要但不符合居家照護條件之確診者照顧需求,實際最大收案容納人數約可達50~60人。

指揮中心進一步說明,金門醫院制定有傳染病緊急應變計畫,因應COVID-19法定傳染病需求啟動階段式清空收治計畫,最大收治量能可達52床(含負壓隔離病房4床)。指揮官對於其規劃及院所全體同仁的努力予以肯定,該院亦將持續視疫情變化調整後續COVID-19確診通報與領藥流程,維持病床週轉率,並加開門診及疫苗接種事宜,提升金門地區民眾醫療可近性及免疫保護力。

指揮中心指出,王指揮官隨後前往金門水頭港,聽取金門縣政府與疾病管制署臺北區管制中心說明入境通關動線、旅客發燒篩檢、快篩試劑發放作業、有症狀旅客唾液採檢場地及環境清消作業、有呼吸急促或生命徵象不穩定之個案後送金門醫院就醫處置、入境有疑似症狀旅客,可由防疫車輛接送等流程與整備情形。

王指揮官強調,金門縣政府雖已於今年3月完成相關演練,惟作為港埠主管機關,應隨邊境防疫指引適時辦理跨機關之實兵演練,通盤檢視、儘早發現缺失,檢討並滾動修訂每個作業環節,以改善通關阻礙,降低各項緊急突發狀況事件發生機會,兼顧防疫安全與通關便利性。

 

 

 

 

資料來源:香港衛生防護中心 : https://www.chp.gov.hk/tc/features/102465.html

                    世界衛生組織:https://www.who.int/csr/don/05-january-2020-pneumonia-of-unkown-cause-china/zh/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1/21/content_5471164.htm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告_(2020年第1號)

                加拿大衛生部:https://www.canada.ca/en/health-canada.html

      多倫多市政衛生廳:https://www.toronto.ca/community-people/health-wellness-care/diseases-medications-vaccines/coronavirus/  

                             加拿大新聞網:   https://www.newswire.ca/

                 約克區衛生部:https://www.york.ca/wps/portal/yorkhome/health

                   香港特別行政區駐多倫多經濟貿易辦事處:https://www.hketotoronto.gov.hk/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處: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ctoday.htm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網站:https://www.gov.mo/zh-hant/news/

                   中新社:http://www.chinanews.com/world/

 

 

 

 

 

 

 

 

  • Prev
  • Next
  • 約克時報簡介
  • 聯絡我們
  • •

Latest Articles

  • CHAT保險2025年度慈善高爾夫球賽共籌得善款二萬元
  • 澄清聲明-孟嘗萬錦長者綜合護理社區項目
  • 10 詩仙也瘋狂 之 李白消失之夜 葉左肇
  • 9 詩仙也瘋狂 之 李白登月計劃 葉左肇
  • 8 詩仙也瘋狂 之 詩仙開詩塾 葉左肇
  • Home
  • York Region News
  • 即時新聞
  • 專題報導
  • 中港澳台新聞
  • 社區消息
  • 旅遊黃頁
  • 葉左肇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