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RT Logo

  • Home
  • York Region News
  • 即時新聞
  • 專題報導
  • 中港澳台新聞
  • 社區消息
  • 旅遊黃頁
  • 葉左肇專欄

YRT

22 Jun2022

新冠疫情每日資訊 –2022年 6月22日

Posted in 專題報導

 

新型冠狀病毒資訊,主要是跟進有關事件發展和最新情況,除非其他地區有重大事情發生,否則只會集中在加拿大、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的情況作出跟進, 並會以政府或認可機構的資料為準。跟據香港特別行政區衛生防護中心2022年6月22日的資料顯示,全球受疫情影響的國家或地區共222個,確診人數約539705164宗,死亡病例約6326673人,過去14天新增確診個案數目約7090041以下是新冠疫情相關資訊:

加拿大

 

 

6月22日,是日加拿大衛生部門沒有更新疫情資料。

      

 

        

中國

 

 

6月22日,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6月22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48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35例(廣東12例,上海9例,福建6例,重慶4例,陝西2例,北京1例,四川1例),含4例由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均在廣東);本土病例13例(上海9例,北京3例,內蒙古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

 

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93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25例,本土病例68例(北京39例,內蒙古18例,上海9例,遼寧2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5936人,重症病例較前一日減少2例。

 

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268例(無重症病例),無現有疑似病例。累計確診病例19169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8901例,無死亡病例。

 

截至6月22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717例(其中重症病例4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219454例,累計死亡病例522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225397例,無現有疑似病例。累計追踪到密切接觸者4230139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05503人。

 

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87例,其中境外輸入69例,本土18例(吉林7例,遼寧5例,廣東3例,廣西3例)。

 

當日解除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191例,其中境外輸入73例,本土118例(北京39例,上海32例,內蒙古21例,遼寧7例,吉林7例,浙江6例,廣西3例,四川1例,雲南1例,甘肅1例);當日轉為確診病例4例(均為境外輸入);尚在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1262例(境外輸入531例)。

 

累計收到港澳台地區通報確診病例3774896例。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335510例(出院63399例,死亡9397例),澳門特別行政區107例(出院83例),台灣地區3439279例(出院13742例,死亡5651例)。

 

 

香港特別行政區

 

 

6月22日,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六月二十二日)公布新型冠狀病毒病個案最新情況。截至六月二十二日零時零分,中心正調查過去24小時新增1 323宗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2(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的本地感染個案,當中包括583宗核酸檢測陽性個案(268宗確診、274宗無症狀感染及41宗狀況待定個案)以及740宗經核實的快速測試陽性個案。
  此外,新增124宗檢測陽性輸入個案,當中包括101宗核酸檢測陽性(四宗確診、86宗無症狀感染個案及11宗狀況待定個案)及23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
  至今本港累計核酸陽性檢測個案770 078宗及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460 578宗。
  中心正繼續個案的流行病學調查,更多資料可參閱「2019冠狀病毒病專題網站」(www.coronavirus.gov.hk)。
  同時,根據衞生署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的分析結果,香港截至昨日(六月二十一日)共錄得19宗、426宗、34宗及69宗個案(包括懷疑個案)分別帶有Omicron變異病毒株BA.2.12、BA.2.12.1、BA.4及BA.5亞系。
  
  此外,截至六月二十二日零時零分,於第五波疫情(由二○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起)期間共錄得9 184宗死亡個案曾對新型冠狀病毒呈陽性,當中由醫院管理局及公眾殮房報告的個案分別為9 106宗及75宗,以及三宗由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報告的個案。至今本港累計死亡個案共有9 397宗。
  另外,就早前報告的核酸陽性檢測個案(包括狀況待定的個案),有部分轉為確診、無症狀感染或復陽個案。截至昨日,本港累計確診個案335 238宗,由一月一日起計的無症狀感染個案、復陽個案及待定/未能分類的個案分別為203 557宗、24宗和230 575宗。
  
  中心發言人強調,本地疫情仍然非常嚴峻,中心強烈呼籲市民繼續遵守社交距離措施,盡量減少外出,避免參加人多擠迫或不必要的活動或聚會,以減低患上新型冠狀病毒病的機會,並避免病毒在社區傳播。
  ​​​發言人提醒,新冠疫苗對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病重症和死亡情況高度有效,能為接種人士提供有效保護,免於感染後出現併發重症甚至死亡。尚未接種新冠疫苗的市民,特別是感染新冠病毒後死亡風險極高的長者、長期病患者及其他免疫力較弱人士,應盡快接種以保護自己,並減低一旦感染後患重症及死亡的風險。

 

 

 

6月22日, 截至今日(六月二十二日)凌晨零時零分,共有509名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的病人留醫治療,當中有77名新增確診病人。需要入住隔離設施的病人中,163名病人在隔離病房,13名病人在二線隔離病房,132名病人在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當中合共有58名是新增確診病人。留醫的病人中,共有15名危殆及10名嚴重病人,當中三名危殆病人正接受深切治療。73名病人康復,當中60名病人出院。另外,有一宗病人在公立醫院離世的呈報個案。
  第五波疫情至今共有51 403名病人康復,其中包括51 019名病人已出院。自二○二○年初起,本港共有63 783名病人康復,其中包括63 399名病人已出院。
  醫院管理局會繼續與衞生防護中心保持緊密聯繫,監察最新的發展,並適時向公眾及醫護人員提供最新資訊。

 

6月22日, 政府引用《預防及控制疾病(對若干人士強制檢測)規例》(《規例》)(第599J章),就《規例》下的強制檢測公告刊憲,要求於指定期間曾身處30個指明地方的人士(下稱「受檢人士」)接受2019冠狀病毒病核酸檢測。
  因應多宗陽性檢測個案,有26個指明地方被納入強制檢測公告。另外,因應在筲箕灣、藍田、葵涌及馬鞍山採集到檢測呈陽性的污水樣本,有四個指明地方被納入強制檢測公告。政府強烈提醒市民必須嚴格遵守強制檢測要求,按時完成強制檢測。政府已在各區設立流動採樣站,便利他們根據強制檢測公告的要求接受強制檢測。即使是已經接種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的人士,亦必須接受上述強制檢測。
  三個月內曾經檢測呈陽性結果的人士(包括衞生署已記錄的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以及已向衞生署申報的自行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無需接受強制檢測。至於須接受強制檢測的人士(除上述經快速抗原測試呈陽性並已作出申報者),必須按相關強制檢測公告進行核酸檢測,而不能使用快速抗原測試,以符合公告要求。換言之,快速抗原測試陰性結果不會獲視作為符合強制檢測要求。此外,除非持有醫生證明書證明因健康原因而未能以鼻腔和咽喉合併拭子樣本進行檢測,否則須接受強制檢測的人士不能遞交深喉唾液樣本以符合強制檢測要求。
  強制檢測公告詳情可經以下衞生防護中心網頁連結瀏覽:www.chp.gov.hk/files/pdf/ctn_20220622.pdf。
  如任何人士在強制檢測呈陽性,將和其他透過核酸檢測或自行快速抗原測試而申報所發現的陽性個案以同樣方式處理,其隔離安排(以及其同住人士的檢疫安排)與其他陽性個案沒有分別。
  因應強制檢測公告而須進行強制檢測的人士必須到流動採樣站、社區檢測中心或認可本地醫療檢測機構進行專業拭子採樣檢測,以符合強制檢測的要求,而幼童則可繼續以糞便樣本進行檢測。索取糞便樣本瓶的詳情,請瀏覽2019冠狀病毒病專題網站的網頁:www.coronavirus.gov.hk/pdf/Stool_bottle_collection_points.pdf。
  若在進行強制檢測期間的任何時間,三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紅/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或政府公布的「超強颱風後的極端情況」生效,進行強制檢測的期限將會延長一天。
  復必泰和克爾來福疫苗對於預防2019冠狀病毒病重症和死亡情況高度有效,能為接種人士提供有效保護,免於感染後併發重症甚至死亡。政府呼籲仍未接種疫苗的市民盡快接種疫苗,並會積極爭取提高兒童、青少年和長者的疫苗接種率,以讓他們及早得到疫苗的保護。此外,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轄下的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和新發現及動物傳染病科學委員會早前更新暫擬共識建議,建議已接種三劑疫苗的60歲或以上人士,在接種最後一劑疫苗至少三個月後,接種額外一劑(即第四劑)復必泰或克爾來福疫苗。符合接種第四劑疫苗資格的市民應盡早接種,以加強保護。
  全港社區檢測中心為市民提供檢測服務,並設有預約及即場登記服務。市民只需在24小時預約系統(www.communitytest.gov.hk)提供簡單的個人資料,預約系統顯示各中心未來兩周的預約情況,便利市民計劃及選擇合適地點和時段進行檢測。中心會優先為已預約的市民提供服務。截至今日(六月二十二日)下午六時,社區檢測中心於未來兩周尚餘約97%預約名額。市民亦可在前往社區檢測中心前,先致電檢測中心查詢是否尚有預約或即場登記名額。
  
  政府明日(六月二十三日)將於柴灣興華(一)邨、淺水灣華景園、樂富富強苑、荃灣梨木樹邨及愉景灣消防局側空地增設或重開流動採樣站。另外,多個檢測點設置了派籌機,已取籌的市民可在社區檢測中心網站(www.communitytest.gov.hk)查看實時籌號排隊狀況。部分大型流動採樣站亦已增設預約服務,市民可使用24小時預約系統(www.communitytest.gov.hk)預約合適時段進行檢測。
  
  除了須接受強制檢測的人士外,所有市民都可於社區檢測中心/流動採樣站(如服務對象適用)接受免費檢測。流動採樣站的開放日期及服務時間載於附件。
  
  如天文台已發出三號強風信號或紅色暴雨警告信號,位於室外的流動採樣站將會關閉。在八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生效期間,則所有流動採樣站連同社區檢測中心均會關閉。檢測服務的安排如有變動,以現場公布為準,市民亦可留意政府的相關新聞公告。
  受檢人士可選擇以下檢測途徑:
(a)必須使用鼻腔和咽喉合併拭子樣本進行的檢測
(一)於流動採樣站接受檢測服務(名單及服務對象(如適用)見www.coronavirus.gov.hk/chi/early-testing.html);
(二)於社區檢測中心接受檢測服務(名單見www.communitytest.gov.hk/zh-HK);
(三)自行安排接受由衞生署認可,並可就檢測結果發出電話短訊通知的私營化驗所提供的檢測(名單見www.coronavirus.gov.hk/pdf/List_of_recognised_laboratories_RTPCR.pdf),而有關樣本必須是鼻腔和咽喉合併拭子樣本;或
(四)使用衞生防護中心派發到相關指明地方的樣本瓶(如適用),並按有關指示交回已採糞便樣本的檢測樣本收集瓶。
(b)持有註冊醫生發出醫生證明書,證明其因健康原因而未能使用鼻腔和咽喉合併拭子樣本進行檢測的人士
(一)於郵政局、設置在港鐵站的自動派發機或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指定普通科門診診所索取深喉唾液測試樣本收集包,並把樣本交回指定樣本收集點(派發點及時間,以及樣本收集點及時間見www.coronavirus.gov.hk/chi/early-testing.html);
(二)於醫管局普通科門診診所按照醫管局醫護人員的指示接受檢測;或
(三)自行安排接受由衞生署認可,並可就檢測結果發出電話短訊通知的私營化驗所提供的檢測。
  食物及衞生局發言人提醒,於醫管局急症室接受的檢測,以及不可就檢測結果發出電話短訊通知的私營化驗所提供的檢測,均不符合上述強制檢測公告的規定。
  「受檢人士如有病徵,應立即求醫,按照醫護人員的指示接受檢測,不應前往流動採樣站及社區檢測中心。」
  受檢人士須保存載有檢測結果的電話短訊通知及有關醫生證明書(如適用),並在執法人員要求提供有關該人士進行指明檢測的資料時,提供相關電話短訊及醫生證明書供其查核。任何人士就強制檢測安排有疑問,可於上午九時至下午六時致電熱線6275 6901查詢。
  政府會繼續全力追蹤曾到過有關地方並可能受感染人士,並嚴肅跟進相關人士有否遵從檢測公告。任何相關人士如未有遵從檢測公告即屬犯罪,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處第四級罰款(25,000元)及監禁六個月,而解除有關法例責任的定額罰款為10,000元。有關人士並可能會收到強制檢測令,要求該人士於指明期間內接受檢測,不遵從強制檢測令可處第五級罰款(50,000元)及監禁六個月。
  發言人表示:「政府呼籲所有對身體狀況有懷疑的人士,或有感染風險的人士(如曾到訪有疫情爆發的地方或曾接觸陽性檢測個案)盡快進行檢測,以有效地及早識別感染者。」

 

6月22日,
  一名50歲男子因違反《若干到港人士強制檢疫規例》(第599C章)(《規例》),今日(六月二十二日)於九龍城裁判法院被判處監禁六日,緩刑十二個月。
  該名男子早前獲發強制檢疫令,訂明他必須在家中接受強制檢疫十四日。在檢疫令尚未屆滿前,他在無合理辯解及未取得獲授權人員許可下,於二○二一年八月三十日離開其檢疫地點。他被控違反《規例》第8(1)及8(5)條,今日於九龍城裁判法院被判處監禁六日,緩刑十二個月。
  違反強制檢疫令會構成刑事罪行,違例者最高可被罰款25,000元及監禁六個月。衞生署發言人表示,有關判刑可給予社會非常清晰信息,指出違反檢疫令屬刑事罪行,政府對違反相關規例的人絕不容忍,並嚴正提醒公眾應遵守相關規例。截至今日,共有247人已因違反檢疫令被法庭定罪,被判即時監禁最多十四星期或罰款最高15,000元不等。發言人重申,衞生署必定會對任何違反相關規例的人士嚴肅跟進。

 

6月22日, 截至六月十九日晚上十一時五十九分的過去一星期,衞生署共接獲31宗(註1)涉及曾經接種新冠疫苗人士的異常事件報告,當中並沒有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呈報涉及曾經於離世前14日內接種疫苗人士及與接種疫苗有潛在關聯的死亡個案。
 
  截至六月十九日晚上八時,本港市民合共接種了約1 754萬劑新冠疫苗。已接種最少一劑疫苗的市民約673萬名,當中包括93.8%的12歲或以上人口。衞生署共接獲7 690宗異常事件報告(佔疫苗接種總劑量的0.04 %)。就涉及接種疫苗人士的死亡個案,包括113宗(註2)涉及曾經於離世前14日內接種疫苗(佔疫苗接種總劑量的0.0006%),沒有死亡個案顯示與接種疫苗有關聯。
 
  至今,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已總結72宗死亡個案與疫苗接種沒有因果關係,一宗個案未能確立與疫苗接種有因果關係,初步認為11宗個案與疫苗接種沒有關聯,其餘29宗個案仍待更多資料以作評估。專家委員會認為至今並未發現不尋常的現象,會繼續密切監察有關情況並收集數據作評估。
 
  根據醫管局資料,五月二十三日至六月十九日期間,整體死亡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有44.7宗,而二○一八年至二○二○年同期平均的死亡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有42.7宗。當中急性中風或急性心肌梗塞死亡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有2.2宗,而二○一八年至二○二○年同期同類死亡個案平均比率則為每十萬人有2.8宗。此外,流產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有13.6宗,而二○一八年至二○二○年同期平均的流產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有21.6宗。根據上述數字的統計分析,未有證據顯示接種疫苗增加接種者的死亡或流產風險。有關參考數據將會上載至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專題網頁。
 
  至今接獲的非死亡異常事件個案大部分為較輕微的個案,有關詳情可參考《香港新冠疫苗的安全監察報告》(www.drugoffice.gov.hk/eps/do/tc/doc/Safety_Monitoring_of_COVID-19_Vaccines_in_Hong_Kong.pdf)。
 
  政府發言人說:「隨着近日人流及社交活動頻繁,每日新增個案有上升趨勢,香港社會必須慎防疫情反彈的風險。在第五波疫情中,兒童和長者均錄得死亡和重症個案,他們是疫苗接種的重點保護對象。長者方面,現時本地80歲或以上長者的新冠疫苗接種率只有約69%,即該年齡層中有約31%的長者正處於高風險狀態,這是相當危險的信號。」
 
  「根據初步數據分析,在第五波呈報個案中,超過95%死亡個案為60歲或以上長者,當中80歲或以上組別的死亡和住院個案數目比例最高,大部分死亡個案均是未接種疫苗的人士。與香港整體人口比較,已接種三劑疫苗的人士佔呈報個案的比例顯著較低,在住院危殆/嚴重及死亡個案中的佔比更是極低,反映接種三劑疫苗能有效預防2019冠狀病毒病感染、重症及死亡。即使只接種首劑疫苗,死亡風險也會顯著減少。香港大學最新的研究數據亦顯示,接種三劑復必泰或克爾來福疫苗對於預防死亡和重症均高度有效,保護力逾九成,合資格接種第三劑疫苗的市民應盡早接種。」
 
  「此外,因應專家最新建議,我們已開始為已接種三劑復必泰或克爾來福疫苗的60歲或以上人士,在接種最後一劑疫苗至少三個月後,接種第四劑疫苗。對新冠病毒有較高暴露風險,或在工作環境有較高暴露風險和較易傳播新冠病毒的18至59歲人士,可選擇在完成接種第三劑疫苗後相距最少六個月接種第四劑。市民亦可因個人需要(例如海外升學或旅遊)接種第四劑疫苗。另一方面,接種克爾來福疫苗的最低年齡已降至三歲,接種復必泰疫苗的最低年齡則為五歲。我們呼籲各位家長盡早安排為子女接種疫苗,讓他們得到有效保護。」
 
註1:臨時統計數字。截至六月十九日晚上十一時五十九分的過去一星期,衞生署接獲一宗涉及三至15歲青少年在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懷疑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報告,個案涉及一名13歲男子,他在接種復必泰疫苗後兩日內出現胸痛,情況穩定。
 
註2:截至六月十九日晚上十一時五十九分的過去一星期,衞生署接獲一宗曾經於離世前14日內接種新冠疫苗的死亡報告,個案涉及一名84歲男子,沒有臨床證據顯示個案由疫苗引起。

 

6月22日, 政府今日(六月二十二日)表示,為應對新冠疫情,環境保護署與渠務署正在各區採集污水樣本進行冠狀病毒檢測,並在一些地區檢測到污水呈陽性的結果,顯示該地區的處所可能有隱性患者存在。
 
快速測試
 
  因應以下各區的污水檢測結果呈陽性和病毒量相對較高,房屋署及當區的民政事務處將會陸續向以下地點的居民、在地工作清潔員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合共約十九萬個快速抗原測試包,供他們自行檢測,以輔助識別感染者:
 

·      葵青區 — 荔景邨、浩景臺、賢麗苑、悅麗苑、翠瑤苑及大窩口邨

·      西貢區 — 東港城、煜明苑、和明苑、明德邨、裕明苑及顯明苑

 
  公眾如就使用快速抗原測試包有疑問,可瀏覽以下網頁連結(www.coronavirus.gov.hk/rat/chi/rat.html)。
 
  使用快速抗原測試包時,應留意和跟從製造商的指示,正確進行測試和讀取結果,並宜在讀取結果後立即拍照以作紀錄。進行測試前後須潔淨雙手,盡量減少在採集樣本區域內放置非必要用品。進行測試後,需要小心包裹和密封測試套件的所有組件,並妥善棄置。若家居環境在採集樣本的過程中受污染,應以1比49稀釋家用漂白水或70%酒精進行消毒。
 
  以快速抗原測試首次取得陽性結果的人士可透過「2019冠狀病毒快速抗原測試陽性結果人士申報系統」網上平台申報(www.chp.gov.hk/ratp)。若市民使用網上平台有困難,可致電183 6119自動系統登記身分證明文件及電話號碼。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會於稍後聯絡有關人士,以完成申報程序。

 

 

澳門特別行政區

 

6月22日, 紅碼封控區:

1.     艷麗大廈(亞利鴉架街66-66C)、

2.     PADRE Modern Cuisine(澳門南灣大馬路251號,德豐大廈地下B , C舖)、

3.     達昌大廈(亞豐素街33-35G)、

4.     栢威大廈第二座(賈伯樂提督街146)、

5.     潮福中心(高地烏街23號)、

6.     超級花城(奧林匹克大馬路177-259,埃武拉街10-72)、

7.     湖景花園(羅飛勒前地/燒灰爐口16-18)、

8.     林記燒味(義字街40號)、

9.     澳門國際中心(第六幢)︰馬六甲街124號,海港街93-103號,友誼巷82、號、

10.  逸麗大廈第六座︰台山中街302、

11.  萬利樓(S,T座)︰黑沙環第三街6號、

12.  財神酒店﹕廣州街49-63號,佛山街48A-78號,殷豐素王前地76-90號(備註﹕栢濤停車場正常開放)、

13.  都匯﹕沙梨頭海邊大馬路331-339號, 林茂海邊街330-342 號, 林茂海邊巷15-31號、

14.  花城(利盛大廈):南京街73號。

管制措施:

  • 實施健康碼紅碼管制;
  • 就地進行核酸檢測,暫時安排第1、3、7天做核酸檢測,第2、4、5、6天做快速抗原檢測;
  • 除工作人員外,其餘人士只准進入不准外出,只能最低限度活動,例如在指定地點領取配給品;
  • 實行全限制封閉式管理,並根據實際情況就地隔離醫學觀察或轉移至適當地點接受集中管理醫學觀察。

黃碼防範區:

1.     信利大廈(亞利鴉架街64-64B)、

2.     泉豐樓(亞豐素街38-40A)、

3.     德豐大廈(澳門南灣大馬路241-253號)、

4.     德榮大廈(亞豐素街37-45)、

5.     文興樓(亞豐素街31C-31G)

管制措施:

  • 實施健康碼黃碼管制;
  • 現場即時進行核酸檢測,首次核酸檢測須24小時內完成;
  • 暫時安排第1、2、3、5、7天做核酸檢測;
  • 實施離境限制,並需進行最少14天的密切健康監測及自我健康管理。

 

 

6月22日,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今(22)日舉行記者會,衛生局羅奕龍局長、教育及青年發展局龔志明局長、旅遊局傳播及對外關係廳劉鳳池廳長、衛生局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傳染病防控處梁亦好處長、警察總局警務聯絡及公共關係處張健欣處長、治安警察局公共關係處李德輝處長分別介紹了本澳及鄰近地區整體防疫情況。

羅奕龍局長表示,截至2022年6月22日下午3時,合共發現71名核酸陽性個案,包括51女20男,年齡8個月至89歲。在71人中,24人有症狀,列為確診病例,47個暫無症狀,列為無症狀感染者。暫分為3個群組,其中第1個為“艷麗大廈”外僱群組,涉及36人;第2個群組為“達昌大廈”群組26人;第3個群組為2人,涉及黑沙環“添豐乾洗有限公司”。另有7人的流行病學調查仍在進行中。初步發現第1個及第2個群組有一定關連,第3個群組暫未找到流行病學的關聯。通過流行病學調查,當局一共跟進2,965名人士,包括密接和次密接等。社區管控方面,有12個紅碼區,5個黃碼區。他強調目前疫情仍然嚴峻,呼籲全澳門市民同心抗疫,減少一切不必要的活動,嚴格遵守各項防疫措施。

羅局長表示,因應確診病例的數量增加,英倫遊艇會酒店將用作隔離“核酸陽性人士”的設施(包括確診患者或無症狀感染者),今(22)日傍晚將會接收第一批病人;而社區治療中心的各方面亦已準備好,隨時可根據疫情需要啟動。他特別感謝全澳市民配合完成全民抗原檢測工作,並報告了抗原檢測使用情況,以及重點區域對象和重點人群的檢測狀況(詳見另:稿https://www.gcs.gov.mo/detail/zh-hant/N22FVQ2xv9?0);並宣佈因應全民核酸檢測的結果及進一步的疫情評估,由明(23)日上午9時至6月24日晚上12時將進行下一輪的全民核酸檢測,爭取可在39小時內完成,即週六早上9時出全部結果。

就有傳媒關注在已完成一次全民檢測、已開展重點區域檢測和抗原檢測後,仍要啟動第二次全檢的原因,羅局長表示,目前每項工作都是根據疫情研判而採取的措施,防控最重要是與疫情鬥快和儘快找出病患和密切接觸的人群,而找出潛在社區個案,主要是通過核酸檢測和抗原檢測。然而,由於抗原檢測敏感度較低未必能發現所有病人,而陽性病人也要作進一步複檢,基於第一次的全民檢測和抗原檢測情況,因此,當局決定明(23)日再進行新一輪全民核檢。他再次強調,減少聚集和群聚活動是減少疾病傳播的最好手段,市民若能堅守兩星期對防控工作絕對有幫助。

他呼籲,今(22)日已完成核檢的重點區域或重點人群,最好預約在24日做核檢,因病毒有潛伏期,於24日會較於明(23)日易發現。同時,明(23)日做全民核檢時,當局亦會為每名居民派發兩套抗原檢測包。他又指出,目前當局管控人數逾5千人,包括紅、黃碼區人士,會根據疫情研判需要進行的核酸及抗原檢測次數,而抗原檢測則發揮了很重要的輔助及補充作用。同時,方艙醫院目前已經準備就緒,可因應疫情及實際需求而啟用,但他強調啟用方艙醫院是疫情防控的手段並非目標,主要收治中等症狀的人士;而無症狀或輕症的確診人士,沒有醫療照顧需求者則仍可先用酒店收治。目前,酒店房可滿足需求,若疫情進一步變化,則可隨時啟用容量更大的方艙醫院。

最後,為降低全民核檢造成一定程度的人員聚集及病毒傳播風險,他亦呼籲市民參與全民核檢前先做抗原檢測,抗原呈陰性才前往核檢站;倘檢測結果為陽性,則應透過申報平台通知當局,切勿前往核檢站。但倘不懂操作抗原檢測的人士,亦可前往核檢站檢測。

龔志明局長介紹了將進行下一輪全民核酸檢測的各項安排(詳見另稿:https://www.gcs.gov.mo/detail/zh-hant/N22FVbr31s?1),並表示全民核檢計劃預約系統將以採樣點為基礎,精準調控全澳核檢站的可接待人數,每小時4次透過多元渠道發佈實時輪候資訊,包括各核檢站內運作採樣點的數目、等候人數、預計輪候時間、已預約人數等。預計輪候時間將以三種顏色顯示,綠色預計輪候時間少於30分鐘,黃色預計輪候需時31至59分鐘,紅色預計輪候時間在60分鐘以上。持黃碼人士可在核檢站採樣,而持紅碼人士須到指定地點核採樣。倘出現發熱或其他症狀,需由救護車送往醫院就診。他再次呼籲市民,利用預約到各站點進行核酸檢測,市民出門前先查閱相關檢測站的最新資訊,根據實時情況作出行安排。

而因應本澳疫情變化,教育及青年發展局一直與衛生部門及教育界保持緊密溝通,為配合特區政府整體的防疫工作,及本學年已接近尾聲,大部分學校的教學計劃基本完成。同時,大部分學校原計劃在今明兩週完成期末考試,而高三畢業班考試已大致完成,考慮到短時間內未能恢復面授,他宣佈本澳非高等教育學校提前結束2021/2022學年。

他表示,鑑於學校普遍已實施多元方式評核,故現階段提前結束學年對形成學生的學年成績影響不大。學校可按照學生已有的學習表現和形成性評核情況,作為匯總學年成績的評核依據。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已同步致函各學校提供相關的具體操作指引,以讓學校根據校本的情況作出相關安排。在高等教育方面,已經停止所有面授,因應本學年大部分課程已完結,故未完成課程的高等院校可改用線上方式進行尚餘的教學活動,學生可留意所屬院校的公佈。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將繼續關注疫情發展,並呼籲學校、教職員、學生及家長在疫情期間全力配合特區政府的防疫措施,共同做好個人防護,如非必要,勿外出、勿聚集,防止疫症蔓延。

梁亦好處長則報告,截至6月22日,本澳累計107 例新冠病毒肺炎確診病例,累計死亡0例,累計出院83例,無任何醫務人員受到感染。累計有245 例無症狀感染者中,198例為境外輸入病例,47 例為本地病例,49例住院隔離中,196例屬康復期隔離或已解除康復期隔離。路環高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現有24例確診個案,47例無症狀感染者,12名密切接觸者或醫學觀察人士。而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資料方面,截至今(22)日下午4時,累計已接種新冠疫苗劑數為1,436,143劑,已接種至少1劑人數共有612,633人,其中僅接種第1劑有27,648人,已接種第2劑有307,440人,已接種第3劑有277,545人。另外,在過去24小時,衛生局接獲1宗輕微不良事件通報(為國藥滅活疫苗);由開始接種疫苗至今,累計5247宗不良事件通報,包括14宗嚴重不良事件,5,233宗輕微不良事件。而6月21日需接受醫學觀察人士共新增36人。截至昨(21)日,累計醫學觀察人士有66,299人。現正進行醫學觀察人士有1,050人,1,037人在指定酒店、13人在衛生局設施。

針對發現有些市民不太懂判讀快速抗原檢測的結果,甚至結果得出陰性卻誤以為自己是陽性,造成擔憂的現象,她又再次介紹了快速抗原檢測結果的正確判讀方法。她指出,檢測器上有控制線(C)和測試線(T):

  • 若結果為兩條線都顯示出來,即為陽性;
  • 若只有控制線(C)一條線呈現,則為陰性;
  • 如一條線都沒有,又或只顯現測試線(T)一條線,即代表是次檢測無效、不成功,需要重新進行檢測步驟。

同時,她亦代維生支援小組轉達有關澳門國際中心派發食物的情況介紹:現時維生小組每兩天向紅碼大廈住戶派發一次蔬菜凍肉食物包,對於行動不便的獨居長者,長期病患者等需要特殊照顧的人群,及沒有爐具煮食的住戶,維生支援小組會每天向他們提供熱食飯盒,以保障基本食物需求。為避免與住戶直接接觸,工作人員將蔬菜凍肉食物包或熱食飯盒放在單位門外後,按鈴通知,由住戶開門領取。目前,各紅碼大廈絶大部份住戶都以蔬菜凍肉包為主,亦積極配合相關工作,維生支援小組對此深表感謝。昨(21)日凌晨起,國際中心被列作紅碼大廈後,維生支援小組即展開登記住戶資料,派送緊急食物包等。據統計,該中心較多住戶未能煮食而需要飯盒,小組工作人員昨(21)日在派送蔬菜凍肉食物包或飯盒時,才發現有的住戶申報需要蔬菜凍肉食物包,現場卻要求提供熱食飯盒,甚至有住戶擅自取走他人的飯盒,以致有需要的人士未能及時進餐。現時,紅碼大廈住戶數量眾多,維生小組必定盡全力支援,保障住戶的基本食物需求,同時,呼籲住戶如實申報,避免浪費食物,更不要擅自領取他人的飯盒,耽誤其他住戶用餐。亦希望各住戶配合維生支援小組的工作,守望相助,共同抗疫。

她又報告,在流行病學調查方面,本澳現合共發現71名核酸陽性個案,暫分為3個群組,其中第1個為“艷麗大廈”外僱群組,涉及36人,當中包括13名同住外僱,同層大廈住戶1人,其中1名外僱工作的餐廳涉及4名同事及1名朋友,3名食客及1名家屬,2名外僱的3僱主,1名外僱的親戚,1名外僱的朋友及8名酒店同事。珠海亦通報這個群組涉及1名外僱僱主的一家三口,1名外僱酒店同事,及1名涉及婚宴的人士。而“達昌大廈”群組則涉及26人,涉及一監獄員工的一家三口,其同事、經常見面的親戚及家務工作者合共7人,同大廈住戶1人,曾同處發熱門診的3人,與燒味店相關的6人,與盧九花園相關的4人,美食店1人;另外,當局亦收到珠海通報1病例與燒味店相關。黑沙環“添豐乾洗有限公司”群組涉及店舖2人,同時亦收到珠海通報1例病例與乾洗店相關。另有7例病例現正處於調查及待定狀態。

就記者查詢流行病學調查方面的資料時,梁亦好處長補充指出,目前核酸檢測為陽性的71人中,有數人在娛樂場工作,包括1人擔任行政工作、2名莊荷、1名賭場部經理及娛樂場清潔工。

而就6月18日上葡京婚宴已有4人確診,當局並呼籲當日出席者主動申報的情況,她解釋,當局認為婚宴有傳播風險,故希望能透過呼籲,以最快時間接觸到相關人士,當局2日前已將其中3名病例的同桌食客全部管控,但主辦方未能在短時間內提供所有出席嘉賓名單(目前只能提供百多人)。目前,仍有幾項工作在同步進行中。她強調,現時病例較多,要將所有風險人士全部管控起來並不現實,現時會先管控風險最高人士,將所有與病例同住、同食的家人,特別是參加過相同活動而無戴口罩者,會全部管控。若參與的活動,時間相對短或全程會戴口罩,則會逐步去做管控。

會上,張健欣處長澄清現階段暫未有計劃啟動“網格化管理”,劉鳳池廳長則報告了在指定酒店進行醫學觀察的人數;李德輝處長則報告了市面情況和出入境情況;並回答了相關記者提問。

 

6月22日, 由於建築物排水、排污管道內的隔氣彎管須經常有水才能確保管道內的氣、霧不會經隔氣彎管返流入室內,為減少新型冠狀病毒在建築物內垂直傳播的風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呼籲市民採取以下措施:

  1. 確保所有渠管正確安裝及運作正常,沒有裂縫、損壞或洩漏;
  2. 確保建築物內連接下水渠管的設備,如洗手盆、洗滌池、浴缸、淋浴缸、廁缸及地台排水渠,均正確裝有隔氣彎管;
  3. 不經常排水的排水渠口,如地台排水渠口,應至少每週一次倒入約半公升清水,以確保隔氣彎管存有足夠的水;
  4. 以牢固的方法封閉不使用的排水渠口。

有關樓宇滲漏水求助,可聯絡樓宇滲漏水聯合處理中心(電話28594875)。

 

 

6月22日,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下稱應變協調中心)宣布,明(23)日早上9時至6月24日晚上12時進行全民核酸檢測,對象為澳門居民、所有在澳門逗留的人士,包括於明(23)日早上9時前已進行核酸檢測採樣的人士;而接種新冠疫苗的人士需於離開接種場所至少24小時後方可進行採樣。

是次全民核酸檢測屬免費,全澳設有53個核檢站,342個採樣點,站點包括:一般站和自費站(必須預約)、關愛站(不具條件預約的關愛對象使用),各站均設關愛專道。特設的7個關愛專站,提供予不具條件預約的關愛對象使用,如有需要可由一名人員陪同,無須預約入站。為節省輪候時間,建議關愛對象儘量請家人或朋友協助預約使用一般核檢站的優先通道進行採樣。一般核檢站必須預約,請準時到場輪候,逾時到達須重新預約。此外,亦無須過早提前到達,倘有需要最多只能提前1小時檢測;檢測須帶備身份證明文件正本(核檢登記證件必須與健康碼申報證件一致,非澳門居民則須帶備旅遊證件)、預約碼和健康碼截圖。

由於全民核酸檢測預約系統與重點區域核酸檢測計劃使用的系統相同,故需待明天凌晨重點區域檢測計劃完成後,再作系統技術調整才可開通。全民核酸檢測預約系統將於明(23)日上午7時開通,預約連結為https://eservice.ssm.gov.mo/allpeoplernatestbook。檢測結果不會在健康碼上顯示,亦不可用作通關。為便利居民,其中有14個站點設自費核檢站,可提供紙本檢測證明,核檢結果可上健康碼並用作通關,且可視為全民核檢結果。自費核檢站亦嚴格實行預約安排,預約連結為https://eservice.ssm.gov.mo/rnatestbook/V21/。如非緊急或必要的情況,應變協調中心呼籲居民留在家中,避免不必要的外出。

應變協調中心表示,為優化人流管理,是次全民核檢計劃預約系統將以採樣點為基礎,精準調控全澳核檢站的可接待人數,每小時4次透過各種渠道發佈站內運作的採樣點數目、等候人數、預計輪候時間、已預約人數等實時資訊。預計輪候時間將以三種顏色顯示,綠色預計輪候時間少於30分鐘,黃色預計輪候需時31至59分鐘,紅色預計輪候時間在60分鐘以上。應變協調中心呼籲居民應儘早預約採樣檢測,並建議居民出門前先查閱相關檢測站的最新資訊,根據實時情況作出行安排。

持黃碼人士可在核檢站採樣,而持紅碼人士則需安排到仁伯爵綜合醫院核檢站採樣。倘出現發熱或其他症狀,需由救護車送往醫院就診。長期臥床或不便於行的人士,建議優先請親友協助,仍有困難者,可致電社會工作局24小時熱線電話28261126尋求協助。應變協調中心提醒,6月24日晚上12時後仍未接受採樣的在澳人士,其健康碼將被轉為黃色,並由警察送至指定地點接受檢測,在原地等候直至檢測結果陰性才能離開,拒絕檢測者須接受14日指定地點醫學觀察。

應變協調中心呼籲,居民前往全民核酸檢測站前,先在家中進行一次抗原檢測,倘呈陽性,請於申報平台申報,等待進一步安排,不能前往核檢站;倘呈陰性,則可如期前往核檢站。此外,若於今(22)日完成了重點區域和重點人群核酸檢測的人士,建議預約於24日進行今次全民核檢,原因是倘若處於潛伏期間,首次檢測未能發現,在相隔時間長一點會較容易發現病例。而居民到檢測站登記採樣時,每人即場會再獲發2個新型冠狀病毒快速抗原檢測套裝。

2022年6月23日早上9時至6月24日晚上12時全民核檢測站列表

關愛專站(無需預約)

位址

A01

街坊會聯合總會社區服務大樓

澳門白朗古將軍大馬路

A02

慈幼中學

澳門風順堂街16號

A03

望廈體育館三樓

澳門俾利喇街、慕拉士大馬路交界

A04

塔石體育館B館

澳門東望洋街

A05

澳門坊眾學校

澳門長壽大馬路355號

A06

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運動場乒乓球室

氹仔奧林匹克大馬路

A07

石排灣公立學校

路環十月初五大馬路

一般居民核檢站(需預約)

 

B01

聖若瑟教區中學第六校

澳門青洲河邊馬路14-17號

B02

青洲坊活動中心

青洲新街青洲坊大廈第三座社會設施一樓

B03

鄭觀應公立學校

澳門台山菜園涌邊

B04

工人體育場A館一樓

澳門關閘廣場

B05

鏡平學校(中學部)

澳門馬場大馬路389號

B06

中葡職業技術學校體育館

澳門勞動節街

B07

健康生活教育園地

澳門黑沙環新街577號御景灣地下

B08

鮑思高粵華小學

澳門亞馬喇馬路6號

B09

望廈體育中心一樓

澳門俾利喇街、慕拉士大馬路交界

B10

廣大中學

筷子基街筷子基社屋

B11

勞校中學附屬幼稚園

林茂海邊大馬路588號

B12

婦女聯合總會綜合服務大樓

澳門渡船街27號

B13

沙梨頭活動中心

澳門沙梨頭街市巿政署沙梨頭活動中心九樓禮堂

B14

澳門培正中學

澳門高士德大馬路7號

B15

塔石體育館A館

澳門東望洋街

B16

澳門理工大學懷遠樓展覽廳

澳門高美士街

B17

澳門文化中心

澳門新口岸新填海區冼星海大馬路

B18

利瑪竇中學

澳門大三巴巷1號A

B19

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二校

風順堂上街一號

B20

海星中學

澳門高樓街36號

B21

綜藝館

澳門畢仕達大馬路

B22

鏡湖醫院禮堂

澳門連勝街

B23

南粵青茂口岸

澳門青茂口岸

B24

科大體育館

氹仔偉龍馬路澳門科技大學J座室內體育館

B25

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室內體育館

氹仔奧林匹克大馬路

B26

嘉模會堂

氹仔嘉路士米耶馬路

B27

北安客運碼頭

北安客運碼頭

B28

教青局親職教育中心(湖畔)

氹仔美副將馬路湖畔大廈A區2樓C

B29

澳門保安部隊高等學校

路環石街

B30

街總石排灣家庭及社區綜合服務中心

路環石排灣業興二街業興大廈第8座地下

B31

澳門大學

氹仔大學大馬路

B32

威尼斯人展覽館A、B、C館

澳門望德聖母灣大馬路s/n號

自費核檢站(需預約,可上碼及提供紙本證明)

 

C01

國檢(澳門)醫務中心

澳門宋玉生廣場光輝商業中心4樓

C02

南粵工聯(工人體育場地面層)

澳門關閘廣場

C03

南粵橫琴口岸

澳門橫琴口岸澳門口岸區E06抵澳出口(自助服務區)

C04

金沙娛樂場

金沙娛樂場

C05

新葡京酒店

新葡京酒店

C06

澳門美高梅

澳門美高梅

C07

永利澳門

永利澳門

C08

星際酒店

星際酒店

C09

澳門國際機場

澳門國際機場

C10

威尼斯人

威尼斯人

C11

永利皇宮

永利皇宮

C12

美獅美高梅

美獅美高梅

C13

新濠影匯

新濠影匯

C14

百老匯酒店

百老匯酒店

 

6月22日,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表示,由於一些較舊的iOS、Android手機作業系統和“澳門健康碼”手機應用程式版本相容性問題,有可能會導致無法成功上傳抗原檢測結果,呼籲居民儘快更新相關作業系統及手機應用程式,以便順利上傳快速抗原檢測結果。

 

6月22日, 珠澳聯防聯控澳方工作組接珠海方面通知:

根據疫情形勢變化,經珠澳聯防聯控機制協商一致,現就調整自澳門入境(到珠海)人員健康管理措施通告如下:

所有自澳門入境人員須落實7天集中隔離+7天居家健康監測(非必要不外出),集中隔離期間費用自理。粵澳跨境貨車司機、殯儀館接送人員、危重症醫療救治人員和緊急公務人員實行豁免,經珠澳口岸入境後落實點對點閉環管理。

所有單位和個人須嚴格遵守上述防疫政策。違反本通告造成疫情傳播的,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本通告自發佈之時起執行,相關措施將根據疫情防控形勢動態調整。

珠澳聯防聯控澳方工作組提醒各位市民及旅客,減少一切不必要的活動,盡量留在家中,嚴格遵守各項防疫措施,留意官方發出的防疫資訊,切勿輕信謠言,同心抗疫。

 

 

台灣地區

 

 

6月22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2)日公布國內新增52,24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52,213例本土個案及33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71例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52,213例本土病例,為24,760例男性、27,429例女性、24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臺中市(7,909例)、高雄市(6,992例)、新北市(6,444例)、臺南市(4,841例)、桃園市(4,680例)、彰化縣(3,873例)、臺北市(3,516例)、屏東縣(2,403例)、雲林縣(1,617例)、新竹縣(1,283例)、苗栗縣(1,226例)、南投縣(1,208例)、新竹市(1,127例)、嘉義縣(980例)、宜蘭縣(980例)、嘉義市(782例)、花蓮縣(739例)、基隆市(699例)、臺東縣(514例)、澎湖縣(243例)、金門縣(118例)、連江縣(39例)。
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7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17例男性、5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58例具慢性病史、111例未接種3劑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7日至6月19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6日至6月19日,詳如新聞稿附件。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33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6例男性、17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3例),荷蘭(2例),印度、中國大陸、法國及瑞士(各1例)移入,另24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20日至6月21日。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2,953,61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511,036例排除),其中3,439,279例確診,分別為13,957例境外移入、3,425,26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5,651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5,636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554例、臺北市839例、臺中市481例、桃園市475例、高雄市429例、臺南市321例、彰化縣247例、屏東縣203例、基隆市153例、宜蘭縣127例、南投縣124例、雲林縣116例、苗栗縣97例、花蓮縣91例、新竹縣86例、嘉義縣83例、臺東縣73例、嘉義市70例、新竹市50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7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大事紀要

 

6月22日, 中新社北京據世衛組織網站數據,截至歐洲中部時間21日18時37分(北京時間22日零時37分),全球確診病例較前一日增加307400例,達到537591764例;死亡病例增加759例,達到6319395例。

 

  美洲:美國5歲以下兒童開始接種新冠疫苗

 

  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截至美東時間21日17時21分,美國在過去24小時內新增156526例確診病例,累計達86436529例;新增466例死亡病例,累計達1013944例。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1日報導,從當天開始,美國5歲以下兒童開始接種新冠疫苗,這也是美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歷程中的一個里程碑。不久前,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分別批准向6個月至4歲孩童提供輝瑞新冠疫苗以及向6個月至17歲人群提供莫德納新冠疫苗。據統計,美國有資格接種新冠疫苗的5歲以下兒童共有約1700萬名。

 

  歐洲:法國日增確診創近兩個月新高

 

  根據法國官方數據,法國21日單日新增確診病例95217例,與上周同期相比增幅達45.5%,創下近兩個月以來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新高;法國日均新增確診病例再度回升至5萬例以上,為5月2日以來首次。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1日報導,過去24小時,全國新增新冠病毒感染病例2500例,累計達18403427例;新增死亡病例60例,累計達380577例。

 

  俄羅斯衛生部網站發布消息稱,已更新新冠疫苗接種臨時方法建議,其中列入了鼻噴新冠疫苗。俄衛生部此前表示,已註冊世界首個鼻噴新冠疫苗。該疫苗由俄羅斯加馬列亞流行病學和微生物學國家研究中心的專家研製。

 

  亞洲:新加坡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創近期新高

 

  據新加坡衛生部數據,該國21日報告新增7109例確診病例,累計達1378090例。這是最近約3個月以來的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新高。當天,新加坡沒有新增死亡病例。

 

  《聯合早報》22日援引新加坡衛生部的消息說,新加坡過去一星期新增的社區新冠病例數比前一星期增加了23%,主要是新冠病毒奧密克戎亞型變異株BA.4和BA.5更廣泛傳播所致。目前,奧密克戎亞型變異株BA.2雖然仍是在新加坡傳播的主流毒株,但感染亞型變異株BA.4和BA.5的病例佔比正在攀升。在過去一星期的新增社區病例中,感染亞型變異株BA.4和BA.5的病例佔約30%,高於之前三星期的17%、8%和3%。

 

  新加坡衛生部預測,接下來亞型變異株BA.4和BA.5感染病例數將繼續激增,強烈建議70歲及以上的年長者接種第二劑新冠疫苗加強針。

 

  據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22日通報,截至當天零時,韓國較前一天零時新增確診病例8992例,累計達18298341例;新增11例死亡病例,累計達24474例。韓聯社當天報導說,多個研究組預測,截至6月底,韓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將持續遞減,6月29日的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或降至3956例。

 

  據印度衛生部22日上午公佈的數據,過去24小時,印度新增12249例確診病例,累計達43331645例;新增13例死亡病例,累計達524903例。

 

  馬哈拉施特拉邦是當天新增確診病例數最多的地區,高達3659例。馬哈拉施特拉邦邦長巴加特·辛格·科甚亞里22日在其社交媒體賬號上表示自己的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症狀輕微,已住院治療。印度古吉拉特邦衛生部長拉什凱什·帕特爾22日凌晨在其社交媒體賬號上表示自己的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並在醫生的建議下進行居家隔離。

 

  非洲:南非官方考慮取消剩餘限制措施

 

  據非洲疾控中心數據,截至當地時間21日,非洲累計有11742933例確診病例、253833例死亡病例。

 

  據《東非人報》21日報導,由於近段時間以來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數不多,南非政府正在考慮取消剩餘的新冠疫情限制措施。南非近期住院新冠患者和死亡患者數量也在下降,所以南非衛生部長喬·法赫拉建議,可以逐步停止佩戴口罩的規定,也可不再要求民眾在特定場合出示新冠疫苗接種證書和進行新冠病毒檢測。

 

 

 

 

資料來源:香港衛生防護中心 : https://www.chp.gov.hk/tc/features/102465.html

                    世界衛生組織:https://www.who.int/csr/don/05-january-2020-pneumonia-of-unkown-cause-china/zh/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1/21/content_5471164.htm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告_(2020年第1號)

                   加拿大衛生部:https://www.canada.ca/en/health-canada.html

      多倫多市政衛生廳:https://www.toronto.ca/community-people/health-wellness-care/diseases-medications-vaccines/coronavirus/  

                               加拿大新聞網:   https://www.newswire.ca/

                   約克區衛生部:https://www.york.ca/wps/portal/yorkhome/health

                   香港特別行政區駐多倫多經濟貿易辦事處:https://www.hketotoronto.gov.hk/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處: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ctoday.htm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網站:https://www.gov.mo/zh-hant/news/

                   中新社:http://www.chinanews.com/world/

 

 

 

 

 

 

  • Prev
  • Next
  • 約克時報簡介
  • 聯絡我們
  • •

Latest Articles

  • 16 問天 之火中遺影 葉左肇
  • 15 問天 之錦衣伏影 葉左肇
  • 14 問天 之風盡南洋去 葉左肇
  • 13 問天 之無聲的對峙 葉左肇
  • MPP Daisy Wai and MPP Michael Parsa announce $45,000 for Richmond Hill
  • Home
  • York Region News
  • 即時新聞
  • 專題報導
  • 中港澳台新聞
  • 社區消息
  • 旅遊黃頁
  • 葉左肇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