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桃花影落醉紅塵 之 才子筆下盡癡情 葉左肇
第四回:江湖雲雨多情事,才子筆下盡癡情
情入詩書畫不禁,江南煙水是知音。
一生最苦風流客,筆下丹青畫淚痕。
卻說唐伯虎自居桃花庵後,雖心遠仕途,然情感之波未曾止息。才子之心,常憐紅顏;詩人之筆,易動柔情。是以他雖身處山林,然畫中人物,多為仕女,眉目低垂,似訴衷腸;詩中詞句,多寄幽思,彷彿有別情難語。
一日初春,伯虎攜畫至平江路「翠香樓」作畫售之。翠香樓乃蘇城有名青樓,賣藝不賣身,樓中多為歌妓才女,亦有詩詞往來之雅士。當日唐伯虎素衣而入,眾人不識,只道是落魄畫人,惟有一人遠遠望見,輕聲低語:「莫非是那解元唐伯虎乎?」
此語出自樓中第一花魁,名曰柳如是(注:此處借用傳統才女形象,非歷史同人),年方二八,琴棋書畫皆通,尤工詩詞,曾有詩題屏風曰:「春水無聲畫裡流,風光不語落眉頭。」
當晚設詩會於樓上,伯虎受邀,即席賦詩:
一幅紅妝淚兩行,輕描淡掃是斷腸。
桃花不語人空瘦,落筆驚魂寫粉香。
柳如是聞詩,回以小詞一闋《如夢令》:
春到桃花深處,夢裡幾番相誤。
不記是誰人,畫我斜倚煙雨。
情苦,情苦,樓外東風無數。
一詞一詩,竟成江南美談。自此二人常有詩畫唱和,唐伯虎以柳為模,連繪仕女數幅,名曰《煙雨桃花圖》《醉墨紅塵》《湘裙倚竹》。
然情濃處,愁亦深。唐伯虎自知無名無資,難以許人未來;柳如是則囿於樓契,受制於主母,雖心相許,卻終不得從。某夜,二人舟中對飲,月下無語,柳如是拈花而笑,問曰:「若我為你筆下桃花,你可肯為我種滿一江春水?」
伯虎低首不語,只題一詩於舟舷:
素手江邊拈小花,浮生何處不繁華?
今宵醉裡非前夢,一筆癡情畫晚霞。
數日後,柳如是忽被買走,樓中再無芳蹤。唐伯虎回庵後,閉門數月,畫不成,詩不興。惟獨畫案之上,擱有一幅未竟仕女圖,仕女垂目,手執桃花,衣袂飄搖,若在輕語,又似將別。
自此,唐伯虎筆下女子,多含幽怨,愈發靈動。唐寅一生未有明載妻妾之情,然詩畫中多現仕女之影,民間多演繹其風流事跡,融合傳說與詩意,塑造一位可感的才子與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