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白狐奪漢錄 之 以古鑑今 葉左肇
《白狐奪漢錄》總結語:以古鑑今
王莽一朝興亡,觀其起於仁孝廉潔,盛於假託天命,敗於苛政亂民,亡於逆施強權。其人有治世之才,無守成之德;有革舊之志,無安民之道。初以節儉得名,終以篡逆身死,實為一場「白狐興謀」,枉喪家國。
三讓帝位,非真辭也;托名禹湯,實行暴政。開國之初,華章滿朝,百官趨附,封禪泰山,威震蠻夷,然改幣害民、改制亂政,田無其主,貨無其值,民失其業,社稷不固,終致群起反叛,赤眉入關,漢祚重歸宗室,天命有歸,終歸正統。
古人云:「得民者昌,失民者亡。」又云:「為政在人,廢興繫乎時。」王莽之敗,非不才,乃逆民心;新朝之亡,非無器,乃失天時。
後之觀者,當知:
- 官居高位,當謙恭節儉,勿恃權專橫。
- 改革革弊,當順時審勢,勿逆民心而行。
- 欲立不朽之業,須得天下人心;欲享長久之治,須守天下公義。
以古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
興衰之道,千載不易;治亂之理,萬世如新。
願讀《白狐奪漢錄》者,當知天命在人心,莫信虛言偽道,慎權謀而崇正道,如此則家國可安,興亡可避矣。
-故事完-
-本故事純屬虛構,並與史實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