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counter
Skip to main content

南宗慧影 之 慧命不滅

第五十五章 慧命不滅

時光荏苒,慧能入滅已久,然其聲教遠播,漸成中華佛門之重鎮。朝野士庶,皆尊其為「六祖」。

南嶽、青原二宗,後化為五家七宗,宗風各異,卻同源於慧能頓悟法門。於是天下學人皆知:曹溪一滴水,已成滔滔洪流。

有僧夜夢慧能,見其身披布衣,行於市井。僧問:「祖師既已化去,何以尚在人間?」慧能微笑曰:「若見本心,處處皆佛。佛不離世間,亦不離汝心。」

僧夢醒,心地頓開,知佛法非在塔影,不在經卷,唯在人心之明覺。

自是以後,曹溪法脈無斷。唐宋以降,禪風與文人交融,或為詩,或為畫,或為山水清談,皆蘊慧能法意。至元明清,禪門更傳東瀛、高麗,開示萬千眾生。

慧能當年所言:「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後人奉為至理。此言如明燈,照破千年疑惑。

曹溪古寺,松風依舊。每當晨鐘暮鼓,香煙裊裊,學人齊誦《壇經》。聲聲清越,猶如六祖親臨,言下破迷。

佛偈有云:

  「一燈能續萬燈明,

   心印相傳永不傾。

   若見本心真自在,

   慧命長流度眾生。」

六祖慧能雖滅,而慧命不滅。其法印直指人心,歷千百年而愈光明,直至今日,仍啟後人。

本微小說自慧能一介樵夫,因聞《金剛經》一句而悟,至曹溪開法,立《壇經》,傳燈萬世,凡五十五章,既是敘事,亦是心法。

慧能一生,不重經律之繁文,不尚玄辯之機鋒,而直指人心,強調「自性本淨」。此法門之大,非僅在佛門之內,而能滲透世間百態。蓋其道非拘泥山林,而在市井;非專屬僧徒,而人人可學。

當年五祖弘忍傳衣缽於慧能,眾多弟子譁然。然歷史證明,南宗之「頓悟」,終成中華佛學之主流。慧能所倡「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破盡人心執著,開出一條最為樸素而直截之路。

寫至最後,常覺六祖之法音猶在耳際。其人其法,皆無雕飾,卻光明磊落,正如大江東去,浩浩無盡。

本微小說之作,並非僅欲追述一位佛門大師之生平,而是希望借慧能之行誼,昭示眾人:佛法不在高遠,不在外求,而在自心一念清淨覺照。

誠願讀此微小說者,能於字裡行間得片刻澄明;若能由此而發自省之心,轉一念迷惑為一念覺悟,則本微小說之功用,已不負六祖慧能遺世慧命之一滴光。

 

-故事完-

-本故事純屬虛構,並與史實不符-